第508章 名聲算什麼,悶聲發大財(第1/2頁)
章節報錯
褒斜道上。
劉封在南鄭簡短的軍議之後,即領軍一路北上。
在積雪覆蓋的秦嶺道旁,不時可見傾覆的車轅,死卒被野獸啃食的殘缺的屍體,蜀漢這一邊的已經被收攏起來,所以,死計程車卒從甲衣上看,都是魏國那邊的人。
費禕看劉封皺著眉頭,連忙解釋道:“大將軍,這些魏國死卒跌落深澗,實在不好收斂,前一陣,還有健婦為此失了性命,所以,丞相府下令,先不用管這些敵屍。”
費禕跟劉封接觸了好幾日後,心中驚懼日深,他在丞相府跟著諸葛亮多年,對這位丞相大人的神機妙算佩服得五體投地,但讓費禕沒想到的是,劉封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魏國那邊的情況,他只是說一個開頭,劉封就能猜到一個大概。
而從劉封的敘述中,費禕也逐漸的瞭解了這位大將軍對當下局勢的整體判斷和用兵方略。
諸葛亮一意北伐,劉封對此並不認同。
蜀漢的國力,相比曹魏來說,雖然處於下風,但那是以前,而不是現在。
益州是九州的第一大州,天府盆地早在秦時,就是大糧倉,當年秦軍橫掃六國,靠的就是關中和巴蜀兩個地方的出產。
荊州在漢末劉表治下時,可是富甲一方之地,中原一帶不少的大族南遷,第一選擇就是荊州,其後才是江東,要不是後來劉表病死,荊州淪為三國的中心戰場,這個地方就是蜀漢的又一個糧秣和人才孕育基地。
現在,蜀漢又有了交州,這塊南疆之地,在漢時地處偏遠,不適合居住,但誰又能想到,在唐宋以及後世,交州會成為商貿最發達,最為富庶的一個州。
綜合來看,劉封並不認為蜀漢比曹魏弱,這就好比兩個競爭國家,一個雖然暫時落後,但正在上升期,一個雖然表面強大,但已經沒有了潛力。
所以,以蜀漢現在的形勢,根本不用急著北伐,最好的決策應該是“坐山觀虎鬥”,挑拔曹魏和東吳不睦,然後左右逢源,瞅準機會佔一佔魏吳的便宜。
聽到劉封這般“不要臉”的分析評價,費禕的心中,頓時敬仰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如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
悶聲發大財。
這想法好呀,他費禕就最喜歡的就是看別人好戲,自己得好處,劉封的法子雖然不光彩,但實惠卻是實實在在的。
荊州,是劉封從曹魏和東吳收復的,交州是劉封從吳國那邊收回來了的。就連隴右的南部,也是劉封從魏國那邊奪來的。
可惜的是,諸葛亮要顧惜名聲,對他的勸諫屢屢不納。
他在諸葛亮的身邊多年,雖然敬重這位鞠躬盡瘁的大漢丞相,但並不代表他完全認可諸葛亮的決策。
劉封與費禕耐心的講述自己的想法,倒也不是閒得無聊,而是未雨綢繆的一個舉動。
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的大權先後歸屬蔣琬、費禕、董允、陳祇四人,這幾個人中,按劉封的見識,費禕是最有本事的一個人,在他執政時期,蜀漢的國力得到恢復和增長,要不是被郭修所刺,蜀漢說不定還能有短暫中興的機會。
可惜了.....。
現在郭修雖然被劉封在襄陽給斬了,但誰又能預料,會不會有另外一個郭修出現,劉封覺得,是時候將費禕拉攏到自己這一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