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經歷了重大的事情之後,性格上往往會發生改變。

這個現象很難用常理來解釋,這一次被胡氏下毒,對劉禪來說,幾乎是死裡逃生,這也讓他對權力開始熱衷起來。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

在歷史上,劉禪也不是傳言說的那樣不學無術,只知道吃喝玩樂,在諸葛亮病逝的最後幾年,特別是第四次、第五次北伐時,劉禪開始逐漸的插手蜀漢朝政。

特別是在五丈原退兵、楊儀矯詔殺魏延的事件中,劉禪聽信蔣琬、董允的擔保,偏信楊儀而質疑魏延的忠誠,這個做法極大的挫傷了蜀漢將校的鬥志。

魏延為蜀漢征戰多年,屢建奇功,最後卻落一個全家被誅,夷滅三族的結局,劉禪到蜀漢亡國也沒有給魏延平反。

這說明什麼?

說明劉禪懼怕威望高、領軍作戰能力強的將領,在魏延死後,蔣琬也好、費褘也好,雖然都擔任過大將軍,但他們都是文官出身,劉禪也不用擔心他們會謀反。

等到姜維成長起來,成為蜀漢大將軍時,舉兵北伐屢受朝中費禕、黃皓等人的制衡,這背後也是劉禪不放心的原因使然。

即便到了亡國之時,羅憲、霍弋也都是可用的戰將,但可惜,劉禪把他們一個放在了永安,一個放在了南中,最重要的漢中前線,除了姜維一人之外,再沒有得力的將領。

所以,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

蜀漢這個困頓局面,根子還是在劉禪的身上,後人在評判時,往往關心劉禪“樂不思蜀”的玩樂皇帝外表,而沒有去深究蜀漢亡國的真正原因。

當然,這些都是歷史上的劉禪。

這一次,劉禪被胡氏下毒差一點被毒死,開始救活過來時,劉禪睜開眼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將胡氏毒殺。

這柔泉水,無色無味,就讓胡氏嚐嚐。

劉禪要好好看看,這個受自己寵愛又心腸狠毒的女人,是怎麼死在她自己手裡的。

當侍從向劉禪稟報胡氏死了的訊息時,劉禪不顧形象的放聲大哭起來,為了胡氏,他甘受非議留她在宮中侍寢,為了胡氏,他不顧非議將劉琰在市集削首。

在發洩了一場之後,劉禪就徹悟了。

他要擁有皇帝的實權,他不甘心再當一個傀儡皇帝,他要奪回本來屬於他的權力。但要想奪權,擺在劉禪面前最大的困難,就是丞相諸葛亮、大將軍劉封這一對丈婿。

諸葛亮還好,年紀已經大了,身體也不太好,若是事務操勞,估計活不過幾年,劉禪等得死,他甚至已經想好了,再給諸葛亮壓壓擔子,比如說,再一次出兵北伐,讓諸葛亮心神思慮,操勞過度而去世。

真正讓劉禪犯難的,是大將軍劉封。

這位義兄正當壯年,精力充沛,領兵打仗的本事更是天下聞名,劉禪幼時被其所救,要是不計手段的對付他,必然惹來“飛鳥盡,良弓藏”的非議。

最好的結果,就是惹怒劉封,讓他一步步的失去理智,而在這個過程中,劉禪可以逐漸的接收朝廷的權力,最後憑著皇帝的天然優勢,將窮途末路叛亂的劉封給剿滅。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巨大的冒險。

一旦劉封中途察覺出不對,就有可能撕破臉來直接將劉禪給趕下臺,好在諸葛亮現在還活著,劉禪認為劉封不可能現在就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