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岱是繼步騭之後,第二任交州刺史,久駐嶺南的他,對這一塊百越之地甚是熟悉。

在先秦之前的史籍之中,那是瘴氣彌生、蛇蟲橫行的不毛之地。

秦統一六國之後,始皇遣了屠睢、趙佗為統帥,近五十萬秦軍南下,試圖以武力征服百越諸夷,秦軍的這一軍事舉動,激起了越夷的激烈抵抗,屠睢隨後也在一次軍事行動中陣亡,趙佗接任為帥,平定諸越之後,於秦末堵嶺道而自立為南越王。

也就在趙佗鎮嶺南的這一段時間,交州的經濟迎來了第一個大發展時期,五十萬秦軍滯留嶺南,給這一塊化外之地帶來了漢文化的薰陶。

等到漢末黃巾亂起,諸侯爭霸,交州又迎來了第二個大發展時期,當時,士燮家族統治交州已達四十餘年,實力雄霸南越,就連最南端的越南陳朝,也要向士燮進表稱臣。

加上士燮性格寬厚有器量,謙虛下士,中原計程車人中前往依附避難的人數以百計,如袁徽、許靖、劉巴、程秉、薛綜等名士,俱在交州避過難。

不過,士燮這人沒什麼野心,在曹操、劉備、孫權之間權衡了一番之後,士燮最後選擇了更為年輕的孫權。

為了保全自己,也是迫於東吳的軍事壓力,士燮常遣使者覲見孫權,進獻各種香料和細紋葛布,動輒就是數以千計,其他如明珠、大貝、琉璃、翡翠、玳瑁、犀角、象牙之類珍品,以及奇物異果,及香蕉、椰子、龍眼之類,無歲不貢。

士燮本以為這麼做,孫權就會放過自己,豈料想他不進貢還好,一進貢,就讓孫權及吳國諸臣對嶺南這一塊地方感興趣起來。

佔領嶺南,既能得到士氏家族四十餘年的積蓄,又能穩定吳國的大後方,還能威脅到蜀漢的南中一帶。

這樣一舉三得的好事,孫權自然不會錯過,建安十六年,孫權趁著赤壁大戰後的空隙,以步騭使持節、徵南中郎將、交州刺史,領軍從豫章郡進入交州,隨後步騭連續擊敗了蒼梧太守吳巨、前交州刺史朱符、張津等人的餘部,以軍威懾服士燮降吳。

呂岱在接任了交州刺史之後,交州已經迎來第三個大發展時期,藉著陸遜大敗劉備的聲勢,呂岱平定士徽叛亂,控制嶺南,被晉封為番禺侯。

同時,“南宣國化”,出使“西南大海洲上”,使扶南、林邑、堂明等東南亞小國國紛紛遣使朝貢。

作為吳國妥妥首屈一指的地方實力派。劉封遣了二萬人來攻,在呂岱眼裡,雖有壓力,但還真算不上什麼?

若是能夠打敗不可一世的劉封,那呂岱將成為繼陸遜之後,吳國又一個名將。

——

這一次,劉封進兵交州,打的旗號是追殲叛徒,收復蒼梧郡。

蒼悟郡本是漢太守吳巨的地盤,後來才被孫權強行搶佔,劉封以此為口號,甚是名正言順,因為吳巨是劉備的好友,後來也投奔到蜀漢為官。

對此,呂岱很不以為然。

荊南這一塊地方,屬吳還是屬蜀,一直有爭議,劉封開口閉口就說是他的地盤,憑什麼?

難道就憑他劉封能打仗,軍隊強、拳頭大,那要是這樣的話,就各憑本事殺出一個結果來好了,用不著假惺惺的說什麼追叛收復。

在認識到交州的重要性之後,呂岱認為,當年周瑜赤壁之戰後在南郡與曹仁打生打死的策略,就是一個戰略上的失誤,要是改變策略,對南郡圍而不打,反過來取荊南四郡,則今天吳國的地盤和形勢會大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