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郭修(第1/2頁)
章節報錯
滷城北門外。
魏昌領魏延之命,率八百部曲駐守於此。
魏將張雄領了五千精兵攻城,與魏昌撕鬥,兩人俱是將門之後,又都是各自軍中的後起之秀、驍勇之將,正是棋逢對手。
若是之前的魏昌,有八百健兒在手,這會只怕已經殺出城外,與魏將張雄來一個硬碰硬的決戰,而現在,魏延卻沒有這麼做。
不爭一城一地之得失。
戰役之根本目的,就是殲滅敵之有生力量。
這些出自劉封之手的戰事簡論,已經浸入到了荊州軍事學堂諸多學子的心中。
作為荊州學堂的名譽校長,劉封雖然人不在江陵,但語錄卻是掛滿了學堂的廊堂,由王異等人整理的《劉封語錄選集》也是學子們必學的教材。
透過學堂培養人才,是劉封改變蜀漢人才窘境的一次嘗試。為此,他甚至不惜將鳳雛龐統放到了常務校長的位置上。
關羽、關平,魏延、魏昌,張郃、張雄,這種師帶徒、父帶子的模式,培養成才的機率,要比後世軍校集中培養小得多。
人才是左右國家強盛的關鍵因素。
蜀漢的總人口不如曹魏,荊益兩州的文化底蘊也不如中原腹地,要想逆勢而起,就必須不走尋常路。
魏昌是第一批從學堂畢業踏上戰場的,而滷城之戰,正是他將學堂的知識,運用到實戰中的第一戰。
“撤退!到第二線再行射殺!”在一波帶走數百名兇悍魏卒之後,魏昌冷冷的盯著張雄的將旗一眼,喝令道。
在魏昌的指揮下,漢軍且戰且退,依託著有利山勢,層層以連弩射殺仰攻的魏卒,這種區域性戰場上的戰術指揮能力,正是魏昌在荊州學堂學到的知識點。
魏軍不顧傷亡,傾力猛攻,相比魏昌,張雄沒有這樣系統學習的機會,他的指揮才能,主要是從父親張郃處得來,張郃勇猛善戰的優點,張雄承繼了下來,張郃在應對戰局變化上的呆板,張雄身上也一樣存在。
張郃此時,正領著親兵坐於滷城城外。
“報,張雄將軍來報,已攻下滷城外圍圍督,折兵七百。”
“報,滷城外第二道圍督正在激戰,蜀軍弩兵連續射殺,我軍傷亡慘重,請求增援。”
.....
憑著幾十年軍伍的經驗,張郃對蜀魏兩邊的形勢判斷漸漸看清楚了。
劉封這人極不簡單,他以奇兵燒燬魏軍後方的糧秣,以祁山堡堅城為骨,以祁山大營為線,以烽火臺為訊號,將自己的數萬大軍擋在了隴右。
這樣的對峙於蜀漢來說,雖然道路運輸困難了點,但有馬雲祿、成公英及楊千萬等氐羌部落支援,還能堅持下去,而魏軍一方,缺少了朝廷的有力支撐,張郃已經再也堅持不下去了。
不戰是敗。
速戰可能也是敗。
但憑著自己的能力和施為,說不定還有幾分勝的可能。
抱著這樣的僥倖心理,張郃在滷城發起了最為猛烈的一次攻勢。
“武皇帝,文皇帝,你們看到了嗎?我張儁乂沒有丟你們的臉,沒有.....。”眺望魏軍將卒不時跌落山城的情景,張郃心中的蒼涼感也越來越加劇。
人活得太長,其實也是一種痛苦。
與張郃同一個年代的人,俱已作古,只剩下他一個人,秉持著初衷,孤獨前行。
而這一份為曹魏盡心盡力的表現,卻還得不到皇帝曹叡的認可,甚至在魏國朝堂眾臣的眼裡,張郃這是仗著資歷,倚老賣老......。
曹洪是曹操的族弟,當年仗著救命之恩倚老賣老,結果在被劉封連續打敗,又是失了兵器,又失了戰馬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