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酷似師母的諸葛果(第1/2頁)
章節報錯
歷史上,諸葛亮及後來姜維北伐的路線,主要在西面的褒斜道、陳倉道和祁山方向,這是失了荊州和東三郡之後的無奈選擇。
諸葛亮病逝之後,蔣琬為尚書令總攬國事六年。
在此期間,蔣琬分析了諸葛亮歷次北伐失敗的原因,認為過去從秦川、祁山進兵,道途險惡,運輸艱難,縱算有木牛流馬,也是杯水車薪,無法改變後勤補給困難的局面。
與其勞民傷財,不如改從水路順勢而下,從漢、沔地區襲擊魏國的魏興、上庸一帶,如此一來在糧草轉運上相對要容易得多。
在這一策略調整下,蔣琬親駐漢中,打造船隻,為出兵東三郡,再由武關道或者南陽郡方向,直取長安或洛陽積極準備。
可惜的是,蔣琬最後因病在任上逝世,接任尚書令的費禕更傾向於從隴右進兵,蜀漢唯一一次東征的策略也隨之無疾而終。
費禕之所以反對蔣琬的東征策略,原因也和蔣琬反對諸葛亮從隴右進軍一樣,上庸距離蜀郡太遠了,就是漢中到上庸也是山高路陡,只靠一條漢水實在難以支撐大軍東出。
要解決後勤補給的問題,單靠巴蜀肯定不行,還需要有荊州的支援,這也是諸葛亮《隆中對》的基礎。
現在劉封已經佔據了荊州除江夏郡南部夏口之外的全境,只要二、三年時間的恢復,漢軍就能重新聚起一支強大的北伐軍隊。
到時與漢中方向呼應,則曹魏顧此伏彼,戰略上的優勢將蕩然無存。
從東三郡北伐的契機馬上就要到來。
諸葛亮在漢中得到這個好訊息,激動的連忙召集丞相府蔣琬、費禕等人,一同商議調整北伐策略之事。
蔣琬本來就傾向於從東三郡出兵,對劉封在荊州的大手筆甚是贊同,費禕和其兄費詩為蜀郡出身官員,則更傾向繼續出兵隴右,先解決西北邊患問題。
兩邊意見一時爭執不下。
諸葛亮也是一時難以取捨,不過,相比以往只能一路北伐,他這一次是屬於幸福的煩惱,原本因街亭失利而鬱郁的心情也開朗不少。
“夫人,元通這弟子難得.....,吾《隆中對》之精髓他已經深悟到了,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諸葛亮享受著黃月英按摩肩膀的快感,開始誇獎起弟子劉封的本領來。
黃月英嗔怪的看了諸葛亮一眼,道:“夫君前一陣,不是還對元通大加批判,說要不認他這個弟子嗎?”
黃月英剛剛生下兒子諸葛瞻,身子豐腴多水,正是一個女人最熟的時候,諸葛亮被她這一眼看得,心神不由一蕩。
“夫人.....,亮知錯了。”
“哼,要不是果兒主意正、元通又顧念師兄師妹之情,你這弟子怕是要飛了。”
“不只是果兒,還是喬兒,在你手下,除了被斥責,還是被責罵,現在到了荊州元通那裡,喬兒擔任督糧從事,可是立了大功,你說.....,這不是你的錯,是誰的錯?”
黃月英有了兒子之後,底氣也足了起來,對諸葛亮的態度也不同於往。
諸葛喬是諸葛亮兄長諸葛瑾的兒子,過繼給諸葛亮當養子,諸葛亮嚴以律己,對諸葛喬也是分外嚴厲,這使諸葛喬心情鬱郁,差一點要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