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睡了孫權的女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封希望再遷一部分漢人過去,以實現漢民族向外的拓延,而不是像後世的緬甸那樣,分化為諸個民族聯邦,相互征伐不斷。
民族融合這件事情,越早融合越好。
要是晚了,被其它民族搶先佔了地,這事情就說不清楚了。
這麼一算下來,劉封要求孫權割讓的地方,也就只剩下了蒼梧、桂陽、零陵三個郡,蒼梧郡現在被呂岱佔據著,吳軍交州軍陳重兵於道,擺出一副嚴陣以待的架式。
桂陽和零陵兩郡,漢、吳皆有佔領,吳軍韓當、韓綜部佔了桂陽,黃蓋的餘部佔了零陵,漢軍一方,趙雲鎮守荊南時,也向南擴張了一些地盤,雙方戰線呈交錯狀態。
劉封在一番思考之後,最終向孫權提出了收復桂陽、零陵的主張。
荊南四郡,隸屬荊州,荊州現在歸屬劉封治下,讓桂陽、零陵迴歸蜀漢,也是名正言順的事情,在大義上,劉封佔了先機。
另外,韓當、韓綜和孫權的關係一般般,這些孫策當年的舊部,已經死得死、退得退,韓當幾乎是僅存的一個,他要是違令不退,那孫權出兵相救的可能性很小。
果不其然,孫權得到劉封索要桂陽、零陵的主張,沒怎麼猶豫的就答應了。
以兩個偏遠的邊郡,換取蜀漢對他稱帝的支援,這買賣很划算。
漢建興五年,吳黃武六年,魏太和元年,正月。
在張溫、鄧芝等人的努力下,漢、吳以抗魏為共同目標,終於達成了一攬子重修舊好,締結盟約的協議。
此時,距離赤壁之戰已經過去了十餘年,當年參與那一場扭轉時局大戰的人,也差不多逝去,不管是孫劉一方,還是曹魏一方。
孫權、劉封兩人,成了這一場漢吳同盟的見證人。
而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孫權和劉封因為孫尚香的原因,還是妻兄和妹夫的關係。
蜀漢與東吳聯手的訊息,傳到洛陽的曹魏朝堂,立時引起一場軒然大波,本來曹叡剛剛登基,還想著先穩定國內,然後再出兵征伐,現在一看吳蜀這架式,曹叡也坐不住了。
“陛下,大司馬從合肥來信,吳鄱陽太守周魴因剿滅彭綺等山賊不力,被孫權責難,斷髮修書有意投奔我大魏,大司馬決意出兵十萬,南征偽吳,接應周魴北投......。”
司徒王朗是會稽郡人,對江東的情況甚是熟悉,大司馬曹休的上奏一到,王朗就急忙來向曹叡報告。
曹叡登基之後,朝中受到重用的大臣,主要是太傅鍾繇、太尉華歆、司徒王朗、司空陳群、侍中劉曄、大將軍曹休、曹真、驃騎大將軍司馬懿等人。
“劉侍中的意見如何?”曹叡探了探身,問侍立在旁的劉曄。
要是同意曹休率十萬大軍攻吳,那將是他登基以來的第一場大仗,想到祖父、父親伐吳屢屢失利,曹叡年輕的臉上掠過一絲憂慮。
劉曄是廬江郡人氏,還是漢室宗親,這人早先投奔皖城劉勳,後來歸附曹操,屢出奇計,與賈詡、程昱一起皆為曹魏智謀之士,曹叡在登基之後,對劉曄很是信任。
“陛下,臣以為伐吳當行......,若不伐吳,則一旦孫權稱帝,遼東公孫恭、公孫度必然也會跟著自立,如此四夷皆叛,到那時,我大魏之威信何在,望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