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上了諸葛亮的當(第1/2頁)
章節報錯
聯吳抗魏。
這是貫穿整個三國時代的主旋律,也是諸葛亮主政時期的重要特點和重大政策轉變。
在蜀漢中期,諸葛亮前後進行了五次北伐,其目的明面上是光復漢室,實際上是迫不得已,蜀漢不靠北伐轉嫁矛盾,國內各方勢力就會紛爭起來,諸葛亮雖然是丞相,但沒有軍功支撐,他也難以壓服反對勢力。
蜀漢的這個情況,在劉封穿越之後,荊州雖然打得殘破,但一大半地方還沒有失去,只要休養生息,總能恢復過來。
這樣一比較的話,魏蜀吳三國的國力對比,魏國還是獨一份,蜀國和東吳則在一個水平線上。
有了國力作基礎,蜀漢在聯吳之時就不會被動太多,最起碼,鄧芝出使東吳時遭到的責難和羞辱會小許多。
劉封對於聯吳之策也是深表贊同,於公來說,曹魏實力最為強大,若是蜀漢與東吳不聯合起來,只會被曹魏各個擊破。
於私來說,雖然孫權屢屢背刺,但劉封畢竟娶了孫尚香,這一層關係否認不了,從江東迴轉漢中的這幾年裡,劉封已經很久時間沒有看到孫尚香臉上有笑容了,那個記憶中身背桑木弓,腰懸鱷魚皮箭壺的明朗少女再也無法找尋。
另外,劉封和江東的陸遜、顧劭等將領、官員私交甚好,麾下也有多名江東投效過來的將校,一旦蜀吳反目成仇,只能讓雙方心裡更加的痛苦。
在陳述聯吳的重要性的同時,劉封吩咐諸葛果開啟專門訂製的隴右、漢中、東三郡地形地貌帛圖,向諸葛亮講述起這一次出兵隴右的具體詳情。
這次隴右戰事,劉封最大的感觸,就是戰線拉長之後,後勤運輸艱難,這個先天的難題不僅困擾蜀漢,曹魏那邊也是一樣。
歷史上劉邦之所以能夠從漢中北進關中,還是佔了項羽在關東平叛,章邯、司馬欣、董翳分治關中,互相牽制的便利。
如果魏、吳在關東先打一場,孫權那邊能夠把魏軍的主力吸引到東線,那漢軍再出兵北伐難度就會小許多。
而這就是聯吳的最重要意義。
諸葛果在嚴父面前,表現的很是乖巧,劉封讓她劃箭頭就劃箭頭,讓她配置兵力就配置兵力,參謀工作做得很是到位,讓諸葛亮驚訝不己。
女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看著劉封說一句,諸葛果馬上心領神會的跟進,兩人配合天衣無縫,黃月英前兩天提到的那個想法,在諸葛亮心裡又冒了上來。
看弟子,諸葛亮欣賞劉封的才幹。
看女婿,諸葛亮對劉封卻是不滿起來。
原因就是劉封太花心了,不像他和黃月英那樣舉案舉眉,相敬如賓。
劉封忙著陳述北伐的注意事項,沒有在意諸葛亮的態度變化。
“老師,從當前的大勢來看,北伐最好是在聯吳之後,或者更確切的說,是在吳、魏兩軍發生戰事之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趁著魏軍兵力東傾、佈防有漏洞的時機,在關中和隴右方向有所突破,不然的話,北伐只能徒耗兵力糧秣,消耗國力,於大漢當前的局勢並無幫助。”
劉封向諸葛亮、徐庶痛陳厲害,對諸葛亮想要立即發動北伐的想法,進行規勸和諫言。
歷史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間早於魏吳石亭之戰,當魏軍主力被吸引到雍涼一帶後,孫權和陸遜在石亭一帶打了一次漂亮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