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一清二楚,他已經病入骨髓,無藥可救。

這一場漢魏大戰如果持續下去,那結果如何?誰也無法意料,但有一點很顯然,劉封身強力壯,又有勇略,魏國上下能與之交鋒的人,實難尋到。

或許,撫軍大將軍司馬懿有這個能力,但司馬懿偏偏不是曹家和夏侯家的人。

曹丕嘆息宗室無人可用,卻沒有去思考,打壓宗室最厲害的人,不是別人,就是他自己。

二弟曹彰是員猛將,卻暴斃而亡。

三弟曹植文采出眾,七步成詩,卻被貶為陳留王,囚禁了起來惶惶不可終日。

其他幾個兄弟,如燕王曹宇等,則乾脆當起了富貴閒王,不敢過問朝堂之事,生怕惹人禍端。

這樣的殘酷打壓下,曹魏宗室能出人才才是怪事。

曹丕發了幾聲感慨之後,向旁邊的內侍傳詔,令在朝的親信,大司空陳群、吳質、朱鑠等大臣前來議事。

陳群,字長文。九品中正制的倡導者,《魏律》的始創人,也是一手將曹魏宗室推向覆亡的黑手。

要不是他建立的這一套取士制度,要不是他一力協助曹丕打壓宗室,曹魏也不會三代之後再無可用之人。

曹丕這時精氣神迴光返照,勉力起身在內侍的服侍下,與陳群等人長談至深夜,這一晚,曹丕就好像深明大義的長者一樣,把時局看得清清楚楚。

郭照沒有被曹丕叫到身邊,這是一個不尋常的訊號。

她的名字裡雖然有“女王”兩個字,但涉及皇位之爭,她也不敢妄加猜測。

照她的真實想法,養在自己身邊的曹禮當皇帝最合適,而不是甄宓所生的長子曹叡,但這件事,曹丕說了算,她說了不算。

魏黃初七年,九月十七日,魏文帝曹丕駕崩,陳群等重臣受領遺詔,共同輔佐嗣主曹叡。曹丕同時下遺詔,令後宮淑媛、昭儀已下的宮婢各歸其家。

在最後時刻,曹丕終於醒悟過來,身邊的這個女人不能夠信任。他的江山傳給長子曹叡最為妥當。為確保魏國江山穩固,曹丕給兒子留下了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四位輔政大臣。

九月十八日,年僅二十歲的曹叡在洛陽登上皇位。

曹叡成了魏國皇帝,第一件對外的大事,就是宣佈魏國與漢國停戰。

“朕的母后,朕的妹妹,都被劉封那裡,這仗打來打去,都是一家人,傳秦朗來,朕有要事相商。”

為了表示誠意,他還特意遣了秦朗為使,帶著大量的財帛珠寶,從關中前來漢中,名義上是迎回母親甄宓,探望妹妹東鄉公主,實際上是找劉封談條件。

戰爭是為了得到好處。

若是沒有好處,誰也不想打無謂之仗。

魏國在隴右雖然損兵折將,但至少沒有大敗,而在東三郡,司馬懿率領的魏軍已經進抵上庸,佔領了蜀國一大片地盤。

既然總體戰場形勢對魏國有利,曹叡就想著在談判桌前謀得利益,畢竟,他的母親還在劉封手裡,要是真逼急了,那劉封來一個魚死網破,那曹叡逼死母親的名聲傳出去可不好聽。

劉封在得知了曹丕駕崩、曹叡登基之後,即帶著親兵部眾迴轉南鄭。

隴右這一場戰事,在有了一個虎頭開局後,漸漸趨向於平淡,張郃在街亭嚴陣以待,等著劉封前去挑釁,而劉封識破了曹真、張郃之計,漢軍主力就呆在武都、陰平一線不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