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之亂,因劉封的出現,未能引起大的波瀾。

這個結果,讓一些人很高興,也讓一些人很失望,失望的人,無疑會對劉封更加的恨之入骨,比如孫權。

劉備身死,讓孫權看到了背刺蜀漢的可能性,劉闡這個假益州刺史,就是孫權派來的。朱褒、雍闓等人有膽子起兵作亂,背後也有孫權的支援。

其實,在劉封看來,孫權的手,伸得太長了。

交州內部還沒穩定,就打起了南中的主意,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這樣,那就不要怪劉封不客氣了。

士燮,這個交州的土皇帝,按歷史記載,死於建興四年,也就是說,過完年,士燮就要沒命了,而接下來,交州就會迎來一場大亂。

士徽和呂岱之間,為了爭奪交州的控制權,會發生一場大動亂,士家在交州經營四十餘年,底蘊深厚,可不是呂岱短短三、四年治理所能相比的。

在歷史上,士家內部不團結,士徽在起兵之後,腦子又發抽,竟然相信士壹的說項,輕信了呂岱不追究責任的慌言,士家上下數百口及附屬的勢力,最後被呂岱連根拔起。

這一次,劉封不會再讓呂岱如願了。

不過,他也不會想當然的直接進軍交州,那樣的話,不僅會引起孫劉兩家的又一輪衝突,讓諸葛亮、諸葛瑾兄弟為難,而且還會引起士徽的警覺,以為劉封是挾南中大勝之勢,有意佔領交州。

在交州問題上,劉封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士徽背後提供必要的支援,這樣一來,士徽若是被呂岱所騙,漢軍可以馬上出兵救援,縱算不能拿下交州諸郡,也能佔領蒼梧、合浦、九真、交趾等靠近南中的郡縣。

可惜的是,劉封沒有時間長期留在南中,否則的話,等士燮一死,劉封就可以趁勢出兵,席捲交州全境。

——

建興三年,在平靜中渡過,這是漢末以來極為難得的情形。

這一年,對蜀漢來說,記憶深刻,荊州方向在擊退了孫權的進攻後,戰線逐漸穩定下來,諸葛亮、諸葛瑾兄弟兩個為了維持孫劉聯盟,也是操碎了心。

這一年,對劉封來說,也是不可尋常的一年。他憑著自己的堅持不懈,一力改變了南中未來的走勢。

更重要的是,在劉封的努力下,漢軍已經從雲南繼續向南進軍,這是劉封邁出的一小步,卻是漢王朝拓疆的一大步。

劉封相信,當李恢等人發現,他們以往認為的不毛之地,竟然能種出讓人瞠目結舌的稻穀來,一場漢人向南遷移的運動就會隨即開始。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建興四年,元月。

劉封在永昌召集南中諸部將領、官員議事,商討大軍北返之後的安置事宜。馬忠、張嶷、呂凱、王伉等南中官員,鄧艾、王雙、鄂煥等將領,悉數到齊。

在滯留南中一隅長達十個月後,劉封準備迴轉漢中了,距離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只剩下了短短的一年時間。

漢中作為進攻關中的橋頭堡,勢必要承擔集結軍隊,轉運糧秣輜重的重任,同時,由漢中往關中的那幾條穀道,具體情況如何,也需要在事先打探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