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青羌無當飛軍(第1/2頁)
章節報錯
研究蜀漢軍隊的構成,離不開兩支特殊的軍隊:白毦兵,無當飛軍。
前者是劉備的親兵衛隊,其統率主將,先是趙雲,後是陳到,均是善戰之將,史籍中在提到白毦兵構成時這樣描述,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
也就是說白毦兵的組成兵種非常複雜,青羌是其中之一。
在另一支強軍無當飛軍的描述中,《華陽國志》提到“賨叟青羌”,“青羌五部”,這裡面的青羌,就是漢嘉境內生活的青衣羌。
這些羌兵在加入蜀漢軍中之後,能堅甲利刃,跋山涉水,善於製作毒箭,使用弓弩,擅長野戰和防禦戰。
歷史上的夷陵、街亭以及諸葛亮、姜維的多次北伐中,均有無當飛軍羌兵的身影,一直到張嶷戰死,無當飛軍全軍覆沒為止。
劉封包抄黃元的後路漢嘉郡,主要的作戰意圖,就是懾服青衣羌,組建屬於自己的王牌部隊。
漢嘉郡,下轄漢嘉、徙縣、嚴道、旄牛四縣,早先是蜀郡屬國,青衣羌世居之地。
屬國的稱號,主要是指夷人內附後的地方,暫時還不具備設立郡縣的條件,所以只依當地習俗,名義上屬漢,朝廷派一都尉常管事務。
“青衣羌國”之名,始於《水經·青衣水注》載:“縣故青衣羌國也”。這一支古先民,據不完全考證,與後世出土的古蜀三星堆文明,很有淵源。
大致的領地,相當於後世的四川雅安至樂山青衣江流域地帶。因穿青衣,有青羌之稱,青衣羌國四鄰均是羌邦族民:西鄰大渡河流域之青羌部族,南毗越西犛牛羌部,東、北靠冉駹羌部。
黃元之所以敢反,就是因為手裡掌握著一支青羌勁卒。
劉封這些年對陣的名將多了,黃元這等小角色送上門來,那是給劉封送菜的,相比之下,平定漢嘉,徹底懾服青羌,收編青羌餘部為已用,對劉封來說要重要的多。
這些年來,劉封四處征戰,最初依靠的是寇氏的老兵,駐守江夏郡後,又新募廬江兵一部為部下,魏越的陷陣營、丁奉的廬江兵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往後,劉封軍入東三郡,收編了王平的賨兵,也就是板楯蠻,這支軍隊跟著劉封在漢中、東三郡、隴右一帶徵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王平之後,劉封從天師道道眾中再組建一支,編練漢中軍,用於皖城戰事,只可惜的是,這支新軍因楊儀所誤,在皖城一帶傷亡甚大,短時間內不能再戰。
此番到了漢嘉,招募青羌青壯,組建一支屬於他劉封的無當飛軍,是劉封最迫切的願意,而黃元的叛亂,正好給了劉封插手漢嘉郡事務的機會。
——
青衣江畔,漢嘉縣城頭,劉封軍旗幟飄揚。
有泠苞、張泉在正面吸引黃元的注意力,劉封在蜀郡從事楊洪的接引下,一路破竹以勢不可擋之勢殺到黃元軍的背後。
楊洪是犍為郡武陽人,早先在劉璋治益州時,為李嚴的功曹,在多個郡縣就職,治政經驗相當的豐富,劉封這一回奔襲漢嘉,路過武陽時,順便把楊洪給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