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黃巾,文欽,張泉(第2/2頁)
章節報錯
——
葛坡擴軍之後,劉封所部擴充至近一萬餘眾,數量上的壯大,讓他在面對曹軍小股部隊時,更有了正面迎戰的底氣。
而就在劉封想著西進和關平會合時,兩個來自黃河北岸的鄴城的人改變了劉封的想法。
文欽、張泉。
一個是漢騎軍將領文稷之子,一個北地槍王張繡之子。
他們兩個跑到汝南來見劉封,主要是向劉封借兵。
等劉封細問兩人詳情時,才知道文欽、張泉加入了西曹掾魏諷為首的擁漢秘密勢力,魏諷打算趁著曹操病重、曹軍又連敗的時機,在鄴城發動一場兵變,佔領這座魏王城。
劉封一聽魏諷這個名字,才記起這是一場牽扯了上千人的謀反大案,文欽、張泉確實是魏諷的人,其他參與進來的還有荊州名士宋忠的兒子、王粲的兩個兒子、劉偉等人。
這些人除了魏諷、文欽之外,全部是荊州人氏,換句話說,這些人原本都是劉表的舊部,在因各種原因來到北方後,對現實不滿,遂以呼應關羽北伐為名發動兵變。
只不過,魏諷這人名氣雖大,但實幹能力和眼光不行,他相中的統兵之人長樂宮衛尉陳禕是個二五仔,沒等魏諷正式發動兵變,就向曹丕密告了魏諷的計劃。
最後的結果魏諷這一大波人,因為出了陳褘這個叛徒而被團滅,曹丕先下手為強,都沒有向曹操報告,就直接舉兵平叛,把魏諷等人殺了個七七八八。
張泉在兵變中被殺,槍王張繡一脈至此斷絕,只有一女倖存,後被充為侍婢發賣。曹丕對張泉沒有留情,這或許是因為兄長曹昂在宛城被殺的緣故。
文欽靠著老爹文稷的功勞,倖免一死,後來在曹爽當權時期受到重用,被任命為揚州刺史,曹魏最後的淮南三叛中,就有文欽的參與。
不過,文欽讓人記住名字的,不是因為他有多大的能耐,而是因為他的兒子是三國末期勇冠三軍有小趙雲之稱的文鴦。
劉封是三國曆史迷,尤其對後三國那段歷史非常很興趣。
在穿越之前,他曾在某點上寫了一部網文《三國:我的父親是趙雲》,書裡面主角趙廣是趙雲的兒子,而趙廣最得力的大將,就是文鴦。
現在有機會見到文鴦的父親,劉封心中頓時湧起先將文欽收為帳下,然後等文鴦成長起來再重用的想法。
“文將軍、張將軍,你們放心,我劉封不僅要借兵給你們,我還要親率大軍,北渡黃河,與魏大夫一起,取鄴城,復漢室,彰天下。”
劉封一手拉著文欽、一手拉著張泉,鄭重的許下承諾。
文欽、張泉聽劉封這麼一說,感動不已,他們萬萬沒想到,劉封會冒著被圍殲的危險,深入黃河以北支援他們。
其實,劉封這麼決定,也不是全因兩人來求援,或者是解救魏諷等人,而是聲東擊西,虛南實北的計策。
隨著樊城戰事的擴大化,黃河南岸,曹操、曹丕聚攏了不下六萬的重兵,劉封閃轉騰挪的空間餘地越來越小。
而在黃河北岸,曹軍兵力空虛,不少的郡縣幾無可戰之兵,劉封現在兵強馬壯,又有魏諷等人接應,又有擁立漢室的大義,效仿孫悟空,跑到鐵扇公主的肚子裡鬧騰一番,正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