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劉封與霍峻相約敘談之時,在夏口和柴桑之間,劉備與孫權為了確認赤壁之戰哪一方的功勞更大爭得面紅耳赤,雙方使節來回忙碌不休。

諸葛亮借東風,有功乎?

劉備、關羽在北線獨擋曹軍北路大軍,有功乎?

短短的十來天裡,劉備的外交天團,伊籍、孫乾、簡雍象打了雞血一樣,跑到柴桑孫權面前擺功勞,把吳侯孫權氣得夠嗆。

還有......,也是最讓孫權無言以對的,是劉封這隻小蝴蝶在攻打曹軍水寨時的神勇表現,給判定孫劉兩家出力多少帶來了難度。

對劉封的表現,按孫權、周瑜一方的官方說法,劉封那一點點兵力,能有什麼作用,充其量就是跟著吳軍眾將跑了一個來回而已,真正的先登之功是詐降並放火的吳軍老將黃蓋。

劉備、諸葛亮對此很不認可。

他們的意見是,劉封在這次大戰中,先登之功是鐵板上釘釘子,明擺著的,第一次衝殺上曹軍戰船的是誰?

不是落水的黃蓋,而是劉封。

擊敗曹將焦觸,化解曹軍反撲的是誰,不是蔣欽、韓當,是劉封。

最後呼喊荊州降軍投降、逼迫蔡瑁、張允逃遁的是誰,不是吳軍諸將,還是劉封。

有這些功勞在,怎麼能說劉封作用不顯,怎麼能講劉備出力不多,更何況,劉備在江夏郡北部,還孤軍牽制了北線曹軍七萬餘的部隊。

孫權最後被氣得迴轉了京口,將這些敘功之事交給了周瑜來處理。

劉封參與到赤壁戰事中,事先他雖然知曉,但也沒當回事,區區一個假子,又只領了五百雜兵,能幹什麼?

可現在,劉封卻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周瑜聽到劉備、諸葛亮的這些“狡辯”,一時氣悶於胸,差一點一口老血噴出來。

劉備在北線牽制曹軍北路軍的功勞,明眼人都看得清楚,但身處局中的周瑜看不清楚,也或許,他就算明白也會否認。

而更讓周瑜氣怒的是,劉封這小賊忽悠了數千荊州降卒,又私放蔡瑁、張允,這些帳他還沒算,這劉備、劉封兩父子,又不要臉的要來搶赤壁大勝的功勞,這真是爹能忍,爺不能忍。

“劉大耳,汝一惶惶逃亡之徒,也配講有大功,汝要臉否?”

“劉假子,小兒奸滑可惡,吾大軍馬上就要進攻江陵,到時候你不來也得來,咱們走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