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第一個是上將軍王翦,王翦身為白起之後,大秦軍方第一人,他名字的出現,不出所有人的意料。

人家滅趙、燕、楚三國,僅憑這功績,就沒誰敢挑毛病,所以自然無人發聲反對。

第二名是王賁,王翦之子,這位也是滅六國之戰中的狠角色,不光因為他是王翦之子,與王翦滅楚。

而是因為他領兵滅魏國,隨後滅亡燕國與趙國殘餘勢力,更是直接帶兵滅了齊國,至此秦國才統一六國,王賁也因此受封通武侯,他在名單中,自然也是無人反對。

第三位為司馬錯,乃是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歷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曾率兵滅亡蜀國,南下東攻楚國,逼楚國獻出漢水以北的土地。

第四名是尉繚,大秦第一太尉,他和司馬錯的出現,才是真正的實至名歸。

第五為嬴疾,老秦人,秦朝宗室中為數不多的強人,也是皇室中不多見官至丞相的大牛。

第六名為蒙恬,與王賁一同擊破齊國,拜為內史,之後率軍擊破匈奴,收復河套。

第七名為李斯,嬴政的親信,大秦左相,當朝文官中僅次於馮去疾的存在,他的出現終於有了爭議,但卻無人提起。

畢竟這份名單上的人,前六位都是大秦統一六國,安定天下的功臣,給他們立像,實至名歸,無人反對。

李斯雖然有爭議,但人家是秦王親信,滅六國也出謀劃策過,曾經《諫逐客令》一文,更是名震天下,為大秦收攏人才,招攬人心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以此功績給李斯立像,倒也不為過,而且眾人也看出來,嬴政把李斯的名字放上去,目的就是為了引起群臣的爭議,但大家都是官場老油子,怎麼不懂嬴政內心所想。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剛剛明明嬴政說要給八個人鑄像,可是名單上現在只有七個人,所以大家以為嬴政遺漏掉了一個,就想著聽聽最後一個人是誰,會不會是自己。

“陛下,這名單上,還少了一個人吧,不知道這最後一人,是何人?”馮去疾問道。

他是大秦右相,大秦以右為尊,馮去疾作為大秦朝堂上名義上的第一人,這樣一份名單上沒有他的名字,卻有李斯的名字,這著實讓馮去疾感覺到難受。

儘管他不是嬴政嫡系,但好歹威望名聲擺在那裡,一想到自己為國盡忠職守這麼些年,居然撈不到一尊石像在宮門直道內受人瞻仰,馮去疾心裡別提有多難受了。

和馮去疾一樣念頭的,此刻在御書房中還大有人在,大家都滿心期待著嬴政的回答。

嬴政淡笑著長身而起,沉聲道:“這最後一人,朕以為,當為這名單上的第一人,正是太子趙熠!”

嬴政一句話,整個御書房中,霎時間陷入一片死寂當中,群臣面面相覷,一個兩個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都目瞪口呆看向嬴政,以為嬴政在開玩笑。

可是等了半天,不見嬴政改口,馮去疾終於忍不住了,“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妥,陛下您安排的這份名單之上的功臣,都是開國功勳,但太子卻對平定天下沒有過任何功績。”

“如此如何服眾,如何能夠立像列於宮門直道當中,若正是如此做了,那簡直就是對其他功勳大臣和先輩們的褻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