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鄉菜酒樓辦在街中心,代表著家鄉的風味特色菜館,古磊在外面雖然山珍海味吃得多,各地的名菜佳餚都吃過,可以說吃遍全國,但是,家鄉的美味佳餚還是沒有享受過的。

家鄉菜,味美菜香,特別有特色,讓人吃了回味無窮,吃過這樣的美味,其思鄉的念頭更是難以忘懷。

這位經理姓楊,是本縣人,為人善交。古磊和這位建築公司的楊經理一見如故。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他們邊喝邊聊,說話直爽,東南西北無所不聊。酒喝到一半,他們就像老朋友一樣親熱起來,還有一種相遇太晚,酒逢知已這樣的感慨。

餐棹上,縣建築公司的工程師拿出了重建墳墓的設計方案圖紙讓古磊審察,而且說,充分徵求古先生的意見,立即改動,如果有不滿意的話,可以重新設計圖紙。古磊看完後感到非常的滿意,設計超過了自己的想象。他當場就定下了這個重修方案,而且當場對楊經理和這位工程師表示了無比的感激。看完後立即在工程合同書上籤上了字。

建築公司楊經理表示說,這件事就請古磊先生放心吧。他們公司一定會把這個專案作為一個重要的工程來把關,一定會讓古先生滿意。

這位經理還說,他們建築公司還要準備向外發展,如果有一天來到上海發展,還需要古先生大力的支援。古磊當即表示。非常歡迎來上海發展,他一定會盡最大的能力支援。

古磊認為自己非常愧對祖母。認為自己對祖母沒有盡到一點孝念,現在想盡孝卻沒了機會。當年因為一時的衝動,揮淚告別了祖母,想不到這次的告別就成了永別。他離開家鄉後,讓祖母因他而受到了很多牽連,受到了不少的磨難。因為傷心過度,過早地離開了人世。自己的過失,讓古磊心中永遠留下了悔恨和痛苦。

現在有錢了,雖然用錢為祖父母重修一座比較好的墳墓也難以挽回自己的過失。

但是,他只有用這樣的方式來安慰自己的靈魂,讓自己心中更安寧一點。那怕這樣做沒有作用,沒有意義。他只有以這樣的表示請求九泉下的祖母原諒。

古磊就是想用重修墳墓這種方式去追思,去懺悔,去補過。準備在社會上多做一點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來彌補自己人生的過失和責任。

為了在家鄉辦廠,古磊抽出一天的時間帶著二姑的兒子和縣領導一起到下面鄉鎮去考查。

古磊準備在縣裡投資創辦一個比較有規模的土特產品加工廠,利用當地豐富的土特產豐富資源,做成土特產罐頭製品推銷到全國。

家鄉的山地面積非常之寬闊,大片的鮮竹林,綠葉從生。春冬季節,竹筍生長茂盛,香茹種植環境良好,產量極高。有幾個鄉的香茹竹筍資源非常的有優勢,每年產量非常之高。如果不利用這些本地資源發展經濟,實在是一種遺憾和浪費。

縣裡的領導早就看好了這種本地優勢,而且看準了這是一條非常好的脫貧置富之路。縣裡去年就開始急著尋找投資商過來開發辦廠。正好在這個節骨眼上,古磊出現了,這個上海有名的大老闆,一定能給縣裡的經濟發展帶來推動。這樣的好機遇怎能不抓住呢,古磊這個大老闆的出現怎不讓縣裡的領導高興不矣呢。

考查完後,縣委領導又和古磊一起去考查建廠地點。他們經過實地考查,研究論證,最後確定在省公路旁邊,交通比較方便的地方定點建廠。

古磊離開上海回鄉有十多天的時間了,上海那邊電話不停地催他回去,上海有一大堆的事情要他立即回去處理。據說,上海市的領導也有事情正在找他呢。

離鄉回上海之際,縣領導再次在一家比較豪華的酒樓設宴歡送古磊。

在酒宴上,古磊端著酒杯說,我回去後,一定會盡快找到食品加工行業的專家和技術人員下來開始籌備建廠的有關事情。

古磊說,家鄉的父母官有這樣的信心和眼光,更鼓勵增強了我在家鄉辦廠的決心。我能為家鄉辦點實事,為家裡的父老兄弟做點有意義的事,這是我多年的心願。

在家鄉辦一個土特產製品廠是非常適宜的,其商業價值和經濟效益都是非常有前景的。如果開啟了全國市場,當地的經濟發展是十分的可觀。這個廠辦成了,既可富裕一方,也可以減少家鄉閒置勞動力出外打工,讓家鄉豐富的資源和多餘的閒散勞動力發揮能量與作用。

縣領導在酒宴上祝詞說,我們縣出了這樣一位全國聞名的企業家,縣裡也是感到無比的榮幸。我們相信在古先生的關心支援下,我們縣的經濟形勢一定會出現一個令人高興的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