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黃山村能用的地方也不大,真正能用的,加起來能有個三五百畝就差不多了。

這還是算上所有的山林,還有那一片不小的水源湖泊。

如此一來,他就必須要做出其他選擇了。

下一批的裝置過來之後,工廠的擴建就要開始。

基本上,工廠會直接擴張到八百畝左右的面積。

剩下二百多畝的土地,是建造住宅樓的地方。

哪怕不考慮太多綠化之類的東西,只考慮採光的話,一共能建差不多九十棟樓左右。

每棟樓按照一層四戶來算,六層樓的建築,一共加起來能容納兩千一百多戶。

一家三口來算,頂天了能住六千多人。

哪怕按照一家四口人算,硬塞的話也不過八千多人。

洪筠現在手下就已經有了近五千人,也就是說整個折騰完,頂多就能再招幾百口人。

能用的勞動力,最多能再添大概兩千人左右。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態,畢竟這年頭能住習慣這種筒子樓的人不多。

他不可能搞的容積率太高,那樣的住宅太壓抑了。

所以,七算八算,估計他這點地用完,就手裡這點人差不多能住下就不錯了。

撐死了再多個千八百人,堪堪能湊合撐起來這個八百畝的工廠。

如果再想辦法,在西關鎮那邊購買一批土地,搞點住宅樓建起來,順便擴充套件下山道...。

洪筠的思維開始發散,那山路不長,要是可以用水泥修建一番,再配備上腳踏車的話。

也許,工人的問題,就不是什麼大問題。

只是這個想法還沒想完,就被他給掐斷了。

給工人人手一輛腳踏車,那是在給自己招災呢?

同樣,也會給手下的工人惹來太多不必要的麻煩,畢竟這年頭腳踏車可是貴重物品。

當然,修山路這件事可以考慮,如果條件允許,修一條好山路,會有很多村民願意來回跑著來工廠上班的。

或者,搞點馬車,當成工廠的班車接送?

只是工廠無法繼續擴建,就限制了太多的生產力。

只能擴充套件八百畝地,按照目前的勢頭來看,一個月的純收益,上限應該在一百萬美元左右。

幾個人分一分,洪筠扣除成本後大概能得到六十萬左右。

聽起來很多,一年七百萬美金的純收益,在這個年代,絕對是世界級的富豪了。

可這年代,服裝行業技術含量沒那麼高。

哪怕是目前看起來,火爆一時的絲襪專利技術,也根本隱瞞不了太久。

因為再過九年,杜邦公司就會研究出自己的尼龍纖維技術,到那時候,絲襪的製作就不再是秘密。

況且,以現在的勢頭來看,估計最多再有一年,那些巨頭就會將目光投過來。

到時候,就算不用下三濫手段,明著競爭,也許尼龍技術會更早被人破解掉。

至於什麼專利保護,別扯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那幫人有的是辦法繞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