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決裂(第1/2頁)
章節報錯
詩罷,陸洵卻筆下未停。
“禁周顯文……”
看到那個“禁”字的時候,周顯文就已心生不祥的預感,等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寫出來,他更是當時就覺眼前為之一黑。
果然如此!
又是一首上星之詩!
又有自己的名字!
此時他不由下意識就想到:若這呆頭鵝以後就這麼寫下去,若他以後能再寫若干首,乃至十首、二十首上星之詩,且每一首都像這樣帶上自己的名字的話,那結果簡直……
“啊!”
身邊人的一聲叫,驚醒了他。
他頓時第一時間往牆上看過去,卻見自己的名字後頭,居然又加了一個名字,當下他不由得先是愣了一下,隨後才回過神來。
“禁周顯文錢義得氣。”
很明顯,陸洵的黑名單擴大了,變成了兩個人。
錢義。
當終於反應過來,錢義正是自己這個班科的教習,也即是自己與陸洵共同的老師的時候,周顯文愣怔片刻,一時間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該馬上大笑幾聲。
這呆頭鵝,竟把自己的老師也給“禁”進去了麼?
千百年以降,這片大陸上的文化不絕如縷,始終傳承,而使得這種傳承得以綿延的一條很重要的原因,前輩們早已論述過不知多少次,至今已經成了定論的便是,千百年來,這份文化的核心之一,便是尊師重道!
這呆頭鵝,居然連自己的老師也要“禁”!
如此就怪不得周圍人要驚呼了!
這絕對是大逆不道之舉!
“松山棄徒陸洵。”
在眾人的驚呼聲中寫下最後一行落款,陸洵終於收筆。
立時間,那雪白照壁上猶如雲蒸霞蔚的青色霧氣,頃刻間便斂去了。
它們散入了天地之間,越發壯大了天下文氣。
而與此同時,所有看見這首詩的人,都清楚地知道了天地氣機對這首詩的判定——三星之詩!
…………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這首《小松》的作者,乃是晚唐五代時期的詩人杜荀鶴。
老實講,他並不是一位多麼出色的詩人,尤其是放到文化繁盛璀璨如唐宋兩朝那種時間段,幾乎都不怎麼顯得出他來。
那前後幾百年間的大牛,實在太多了。
陸洵也是因為的確比較喜歡古典文學,這方面的書看過不少,在他曾經看過的一些唐詩的選集裡,有這位杜荀鶴的零星詩作選入,所以算是有些基本瞭解。
他的詩裡,陸洵記得最清楚的就是這一首了。
因為它雖然辭意簡單,文筆煉字也乏甚可誇,卻勝在立意獨出,且比較好記——文學一道,立意才是第一位的。
正趕上這麼個事情,陸洵忽然就想到了這首詩,覺得很是合適,這才臨時起意,決定跑來把它寫出來,既為自己,也算是為原主,出一口惡氣。
然而寫完了自己看,感覺力量顯得不夠足。
於是在寫完“禁周顯文”四個字之後,他的筆只是略一停頓,就在後面又加上了“錢義”的名字——以示決裂。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時人極度看重尊師重道這件事,所以,被自己的老師親口攻擊,實在是一輩子都不可能抹去的汙點——想必原主若是得知自己被老師如此攻擊,才真的是會懊喪之極吧!這幾乎是要親手毀了自己這個弟子的一生名譽!
那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