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流言蜚語(第1/2頁)
章節報錯
靜姝讓玲瓏取來胡餅和肉乾,遞給那孩童,見他狼吞虎嚥,心酸得險些流淚。
紀雲野看著眼前如畫中仙女般的靜姝,用力地嚼著肉乾,幸福得險些流淚。這怕是真武大帝派來拯救自己的仙娥。
見他吃完了食物,又露出期待的眼神,靜姝摸了摸他的頭,說道:“晚些再吃可好!你餓了許久,驟然吃得太飽,肚子會痛。”
紀雲野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仙女姐姐的話一定是對的,將手在衣服上蹭了蹭,說道:“我帶你們去找石頭。”
原本在一旁看熱鬧的衛念汐也湊了上來:“我也要去。”
靜姝牽著雲野的手,一路邊走邊與他說話。
原來這孩子已經九歲了,只是因長期忍飢挨餓,才發育遲緩。父親是村裡的教書先生,家中日子還算寬裕。不想連年水患,村中再無人唸書,紀家眼見著揭不開鍋,祖母年邁,第一個熬不住,過了世。
兩位兄長外出尋生路,可再也沒回來,因官府無人出面救濟,村民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啃樹皮,吃觀音土,甚至易子而食。
父親是讀書人,見不得這種慘絕人寰的事情,便帶著妻兒逃往南方,打算投奔瀘州親眷。
不想行到這山裡時,父母親將尋來的吃食都留給了雲野,兩人竟活活餓死。
紀雲野帶著他們穿過一個不起眼的洞穴,來到一處山坳,果如他所言,此處山石皆呈赤色,衛景辰心中大喜,不想瀘州界下竟有這麼大一片鐵礦。
指著不遠處一個低低的土丘,雲野告訴靜姝:“阿爹阿孃就葬在那裡。”
靜姝望著這孩子瘦弱的身軀,問道:“你自己葬的父母?”
雲野點頭:“有力氣的時候就挖些土,挖了許多時日。”
靜姝不忍心再問,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不親身經歷,怎知世間艱辛。
靜姝走到夫君身邊,與他耳語了幾句。
很快,隨行的侍衛便開始挖土,小半個時辰,那處小土丘就成了像模像樣的墳頭。
雲野看著看著,竟流了淚,走到墳前跪下,拜了一拜:“阿爹阿孃,天上的仙女來接阿野離開了,阿野長大了再回來給你們磕頭。”
回去的路上,眾人皆沉默不語,便是愛熱鬧的衛念汐,也沒了聲音。
黃昏時,一行人尋了處溪水邊駐紮下來。看著玲瓏領了雲野去清洗,衛念汐愴然:“嫂嫂,今日見了這孩童,我才知自己罪孽深重,往日揮霍無度、揮金如土。”
靜姝笑道:“念汐日後多加珍惜便好,不要被這事壞了心情。想來往北這一路,這般景象不會少見。”
待雲野換了身玲瓏臨時改的衣裳走了回來,靜姝發覺這小子雖面黃肌瘦,可長得不醜,調侃到:“雲野,沒想到你長得還不賴。”
紀雲野微紅著臉說道:“那是自然,我阿孃可是村裡最美的女子。”說完,黯然地低下了頭。
靜姝拉著他的手,柔聲說道:“雲野,你阿爹阿孃至死都在保護你。你好好活著,便可慰藉他們的在天之靈。”
天黑後,安頓好了紀雲野,靜姝依偎在衛景辰懷中,問道:“當初在京城時,聽聞天家廣開糧倉,救濟災民,為何這雍州百姓仍在水深火熱中苦苦掙扎?”
衛景辰輕撫著她的面龐:“天家遠在天邊,只顧得了京城,顧不了天下。雍州刺史李賢文未必不想賑災,只是今歲朝廷並無糧草支援,雍州地界水患、匪患嚴重,他本人又庸庸碌碌,疲於應付,自是無暇顧及這些邊陲小鎮。”
眼下各州各自為政,並無他州施以援手。靜姝不由懷念起後世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景象。
見她陷入沉思,衛景辰說道:“你方才勸念汐和雲野時頗為豁達,自己怎麼又因此鬱鬱寡歡?”
靜姝摸著他下頜上的青茬:“郎君說得極是,感懷春秋也無濟於事。”
這趟進京之路,一行人不時遇到飢寒交迫疾病交加的難民,一路贈食贈藥,然而能救之人滄海一粟,靜姝有心而無力,飽受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