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平城城門被逐漸封死的時候,所有人都知道北平要變天了。

白馬將軍公孫瓚什麼時候做過封城的事情?即便是當初被大軍圍困在漁陽也沒有這樣去做,可現在...

城內匆匆路過的行人都只敢小心翼翼地看一眼不遠處的城門,哪裡已經被一塊塊不知從那裡拆來的磚石給封得嚴嚴實實,除此之外還有兩隊士卒分列左右把手城門,站在拒馬後面計程車卒神色冷峻,手掌扶著刀柄一副隨時準備拔刀砍人的模樣。

除了城門之外,城內來來往往的巡邏士卒也比以往多了三倍不止,這些士卒一旦發現形跡可疑的人便會不管不顧地將他抓入大牢嚴刑拷打,只有實在問不出的才會再被放出來,只是被放出來的人八成是出氣多進氣少了。

這種變化讓城中百姓人人自危不敢出門,便是那些世家豪族也都閉門謝客靜待時變。

所有人都清楚,造成這一切的便是城外駐紮著的冀州大軍。

兩天前的那場大戰已經傳遍了整個北平城,北平的百姓這才知道,世上竟然有人能把白馬將軍打成這幅模樣,若非親眼所見,他們這些公孫瓚的支持者未必會相信。

不過冀州大軍圍住北平三面而公孫瓚只敢封死城門這些都是既定的實事,容不得他們不去相信,再加上城中逐漸嚴苛的統治更讓他們有種面臨滅亡的感覺。

在這種情況下,城中不乏‘聰明人’暗中做起了準備,對他們來講北平城在誰手裡都沒有關係,只要能在勢力變遷中讓家族得到足夠的利益就行,最不濟也不能讓家族蒙受損失。

這種情況在出現第一個後很快就在世家層面蔓延開去,受此影響,那些在北平城中任職的官員對公孫瓚的態度也曖昧了起來。

這一切公孫瓚都看在眼裡。

......

府衙內。

公孫越、公孫紀、田豫等人伴隨左右。

這三人是公孫瓚為數不多的可用之人了,尤其是田豫和公孫紀,兩人都有出謀劃策之能,其中公孫紀的火牛陣雖然失敗了,但這並不是計策不行,而是冀州軍中那群身披重甲計程車卒太過誇張,公孫瓚到現在都沒想明白這群人是怎麼用血肉之軀抵擋住火牛陣的。

不過此刻再探究這些已經沒有異議,接連的失敗讓公孫瓚感受到了深深的疲憊,今天他本想休息一下的,結果三人就找到了他。

“兄長,如今城中的世家已經開始疏遠我們了,就連那些官員在做事的時候也是心不在焉,要是再這樣下去,我怕城中有變。”公孫越說道。

擁護公孫瓚的只是城中的那些百姓,至於世家大族們從來都是用利益說話的,當初公孫瓚佔領北平能夠給他們帶去利益他們就俯首稱臣,如今眼看大難臨頭,他們更是早早地在做另投他主的準備了。

城中這些人的尿性公孫瓚有怎能不知,但他暫時沒有這個心情去管著點瑣事。

“城中世家不過疥癬之疾,我等應當注意的是城外的冀州大軍,雖然他們人數與我軍相差不大,但此番我軍士氣低迷而對方又有戰車助陣,若是不加防範很可能一個衝鋒就能攻上城頭!”公孫瓚沉聲說道。

田豫等人認可地點點頭,不過有了城牆上的那些準備,至少不會讓阿門在面對回回炮的時候措手不及。

“主公所言極是,我等便去城上不知防禦物質吧,只要我軍能牢牢把控城牆,那些世家大族就不敢有絲毫妄動!”田豫說道。

“國讓言之有理,不過城中世家也要派人看著點,別讓他們在背後捅了刀子。”公孫紀說道。

一旁的公孫瓚點點頭表示認可。

很快,公孫瓚等人商議的事情便佈置了下去,那些備有私兵的家族門口隱約間已經安插了眼線,一旦這些家族有任何異動,公孫瓚就能第一時間收到訊息。

非常時期非常對待,城中的緊張氛圍日漸明顯,即便是那些擁戴公孫瓚的百姓也逐漸感受到了來自士卒的壓力,整座城在這種壓力下日漸消沉。

......

兩個月後。

北平城外的農田中,那些曾經種下的麥子已經逐漸金黃,初夏的微風拂過麥田蕩起陣陣金色麥浪。

駐紮在北平城外的冀州士卒看到這一幕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這些麥子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將會成為他們的主要糧草來源,一想到不用打仗還能吃這麼好,士卒們就忍不住樂呵起來。

與城外冀州軍士卒相對應的便是城內的幽州軍了。

城外那些成熟的金色麥子基本上都是城內的百姓種下,其中不乏有世家豪族的良田在內,但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沒有收穫的機會了,只能眼睜睜看著品相上佳的麥子落入冀州軍的手中。

而造成這一切的,便是公孫瓚的固守不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