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況這一千頭耕牛已經足夠衝開任何軍陣了。

如今擺在公孫瓚面前的也不過是一個機會罷了,這也是公孫瓚能夠拒絕潘鳳的最大底氣。

誰生誰負,猶未可知!

“機會應該就在我軍與冀州軍第一次碰面的時候,潘鳳大軍的攻城器械尚在製作,若是我軍擺開陣型,想必潘鳳也會樂意與我們一較高下,到時候我們把耕牛藏於陣中,待兩軍列陣後驟然放出,冀州軍無所防備下必然大亂。”

公孫瓚說這話的時候眼裡帶著憧憬。

據說潘鳳自出道以來未嘗一敗,這次要是敗在他公孫瓚的手中,那他的名聲必定會一舉蓋過風頭正盛的韓馥,說不定還有機會趁勢拿下冀州的某些地方。

在公孫瓚看來,正面對決的時候火牛陣幾乎是沒有辦法破解的,身強體壯的耕牛衝起來即便是戰馬也抵擋不住,更不要說拿著薄薄盾牌計程車卒了,所以一旦雙方擺開陣型,潘鳳的失敗就已經註定。

“既然要與冀州軍陣面對決,此時正是下戰書的時候,將軍不如現在就派人給潘鳳送去戰書,三天後與冀州軍決一死戰,一戰定乾坤!”公孫紀對火牛陣同樣信心滿滿,這會兒自然恨不得馬上開戰,但考慮到潘鳳會有所懷疑所以把時間推到了三天之後。

公孫瓚點點頭,看了眼校場上生龍活虎的一千頭耕牛,心中豪氣頓生。

“既然如此,我便讓潘鳳好好嚐嚐失敗的味道!”

......

當潘鳳收到公孫瓚送來的挑戰書時他有些摸不著頭腦。

從目前的事實情況來看,幽州軍的整體實力是不如冀州軍的,這樣一來幽州軍想要取勝就必須儘可能地避免與冀州軍正面交戰,可手中的戰書告訴潘鳳,公孫瓚是想跟他正面決戰的!

這明顯不符合常理啊,要是一個庸才來帶領幽州軍潘鳳也就信了,可公孫瓚會犯這樣的錯誤嗎?

顯然並不會。

以公孫瓚的能力不可能看不出兩軍之間的差距,若是這樣的情況下依舊選擇與冀州軍死磕,那麼公孫瓚不是腦子出問題了,就是有其他的後手,顯然有後手的機率更大一些。

可他會有什麼後手呢?

潘鳳皺眉沉思。

以幽州目前的情況,公孫瓚顯然不可能有援軍,畢竟能夠作為援軍的烏桓和鮮卑都已經被公孫瓚打敗了,其中自領烏桓校尉的閻柔更是被公孫瓚斬於陣前,以至於烏桓人現在是人心惶惶,但凡公孫瓚有再次西進的打算,他們就會頭也不回地往匈奴人的領地跑去。

相比於匈奴人,烏桓人還是覺得公孫瓚更加恐怖一點,至少大草原上躲躲藏藏還有一線生機。

至於鮮卑,在公孫瓚擊敗他們的聯軍後,這些人已經開始往高句麗方向逃竄了,也不知道高句麗方面能不能抵擋鮮卑人的入侵,會不會跪在鮮卑人的叫囂苟延殘喘?

這兩路人馬都不可能成為公孫瓚的外援,那麼其他人呢?

潘鳳腦子裡映出一個個有可能成為公孫瓚外援的人名,卻被他一一否定。

到了這裡,公孫瓚有外援的情況幾乎可以排除,可如果不是外援,他又是哪裡來的自信跟冀州大軍正面硬剛?

潘鳳苦思冥想想不出辦法,於是把郭嘉給叫了過來。

這次運氣不錯,郭嘉不是被抬進來的而是自己走進來的,顯然這貨也知道大戰在即沒有過於酗酒。

“子和,找我過來何事?”郭嘉本以為到了現在也就是攻城戰的事情了,結果還未開打就被潘鳳叫了過來。

“奉孝,公孫瓚剛才給我下戰書了。”說著,潘鳳將公孫瓚的戰書遞了過去。

郭嘉聽到這話的第一反應也是公孫瓚可能有外援了,但轉念一想似乎也沒人能幫到他。

接過戰書,郭嘉看完之後也是沉吟不語。

良久,他才試探著說道:“若是沒有辦法,便派人去北平周圍查探一番,詢問百姓近些日子公孫瓚有無動作,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郭嘉的想法很簡單,能夠影響兩軍戰局的東西,必定不是一兩個人那樣容易掩蓋的,公孫瓚就算真的在暗中謀劃著什麼,也不可能瞞過所有人的眼睛。

要是這樣還問不到任何訊息,那也只能在大戰當天多派些哨騎提前預警了。

這麼好的一個機會潘鳳不可能因為未知的威脅而白白錯失,否則攻城的時候又要費一番手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