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潘將軍,拜託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如今我等的所作所為在朝廷看來確實是有違正道,但此朝廷非彼朝廷,想要與之打好關係,其實並不困難,只需...表露誠意便可!”
公孫範與公孫越都是一臉茫然,不過只要公孫瓚做的決定,他們都會無條件遵從。
“兄長要如何去做,若是用得到我等的地方,兄長儘管開口!”公孫越與公孫範開口說道。
公孫瓚沉吟許久,這才緩緩點點頭:“我確實需要有人去一趟長安。”
“越弟,勞煩你帶著績兒去長安面見李儒,讓他幫我照顧績兒一段時間,然後你自行回來便可。”
公孫績是公孫瓚的其中一個兒子,只不過是庶出罷了。
此時此刻,公孫瓚將自己的一個庶子送到長安,其意味再明顯不過了,一旦李儒得知這個訊息,肯定不會過問公孫瓚在幽州的所作所為,屆時,公孫瓚至少不用在大義上承受巨大的壓力,說不定還能得到其他的意外之喜。
這一步棋,公孫瓚本來是沒想到的,但邴肅的出現讓他意識到現在的朝廷還是很有用處的,如今的他在幽州可以說是舉目無親,四面皆敵,想要在這種情況下站穩腳跟少不了大義的支援,而如今的大義尚在朝廷手中!
公孫瓚的這種做法公孫越與公孫續怎能不知其中的利害。
他們兩人多少有些猶豫,倒不是因為公孫績這個庶子,而是因為公孫瓚的所作所為無疑是向呂布朝廷靠攏,這種做法一個不慎就會成為眾矢之的,到時候或許會讓他們的處境更加危險!
“兄長...”公孫越想要勸公孫瓚再考慮考慮,但公孫瓚的眼神讓他嚥下了後面的話。
“既然兄長執意,那弟去一趟長安便是。”公孫越躬身行禮。
公孫瓚點點頭:“事不宜遲,你現在就動身去長安吧,順便把邴肅也一起帶走,路上給他一些錢財,讓他回長安之後閉上嘴巴。”
“諾!”
......
將信件送到公孫瓚營中後,潘鳳才算是放心了一些。
想不到李儒遠在長安也想算計幽州這邊的局勢,要不是潘鳳是穿越者沒有太重的光宗耀祖觀念,估計就中了李儒的離間計了。
不過這件事也給了潘鳳一個訊號,呂布李儒包括賈詡這些人都不是省油的燈,目前呂布還在征戰西涼所以李儒只能弄些背後的小動作,可要是呂布已經班師長安,或許就沒那麼簡單了。
到了現在潘鳳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趕緊班師冀州,只有到了冀州大本營他才能完全放下對外界的戒備,才能想辦法防一手來自長安方面的偷襲。
“公耀,將士們準備的怎麼樣了?”潘鳳問道。
“已經全部準備妥當了,只要將軍一聲令下,大軍便可南下冀州。”徐榮回道。
潘鳳點點頭,這一次出來只打了一場仗,對徐榮和趙雲來講並沒有太多鍛鍊的機會,也只能等後續其他事情上再讓他倆練手了。
“你讓將士們隨時準備著,待公孫將軍給我回信了,我軍即刻啟程。”
“諾!”
徐榮和趙雲領命離去。
雖然潘鳳已經給公孫瓚送去了信件說明情況,但人心難測,潘鳳就怕公孫瓚突然間腦抽了要跟自己死磕一波,那時候他也只能被迫守城了。
即便是公孫瓚答應不為難潘鳳,到了真正撤退的時候還是需要有人來防備公孫瓚的突襲,這個任務潘鳳已經交給趙雲了,以趙雲的能力就算不能擊潰公孫瓚至少也能拖住,只要大軍離開一定範圍,公孫瓚再想出其不意地偷襲就沒那麼容易了。
半天后。
公孫瓚的回信送到了潘鳳手中。
潘鳳看了信件之後心裡稍稍安穩了一些,之後便按照計劃大軍緩緩撤退,由趙雲在後防備。
令潘鳳高興的是,直到冀州大軍撤出右北平的範圍為止他們都沒有受到公孫瓚的襲擊,顯然公孫瓚是真心誠意不想跟潘鳳再爆發衝突的。
大軍前,劉虞與潘鳳並駕齊驅。
本來潘鳳是打算給劉虞安排馬車的,但劉虞以馬車不便為由拒絕了,無奈潘鳳只能讓他跟其他將領一樣騎馬前行。
騎在馬上的劉虞比之前些日子已經有了巨大的改變,至少此刻的他從面上已經看不出前幾日的絕望和死寂了,如今出現在劉虞臉上的更多的還是那種充滿希望的神色。
這一切多虧了潘鳳之前給劉虞提出的建議。
“潘將軍,當日指點之恩,虞永世不忘!”劉虞對著潘鳳說道。
“呵呵,劉公何須這般客氣,公與我主相交甚篤,我作為主公之臣能夠幫劉公分憂解難也是變相地在幫我家主公,所以劉公不用太放在心上。”潘鳳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