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氣微涼。

漢昌城北門外,公孫瓚與單經帶著百餘兵馬緩緩出城,在他們身後,是一群被幽州士卒包圍起來的老弱婦孺。

在公孫瓚等人的對面,潘鳳韓仁一行也是嚴陣以待,後方士卒列陣整齊,長槍旌旗遮天蔽日。

“公子,交換之事就交給我吧,萬一公孫瓚耍詐,你們也好從旁接應。”潘鳳說道。

韓仁沒有逞強,點了點頭答應了下來。

隨即,潘鳳方天畫戟一揮,後方早已準備好的數百士卒蜂擁而上,而潘鳳自己則是騎著赤兔馬慢悠悠地來到了公孫瓚面前。

“伯圭兄,多日不見,想不到你我再見之時竟是如此境地。”潘鳳拱手說道。

如今的公孫瓚已經不是討董時的一路諸侯了,潘鳳自然不用再以將軍稱他了。

聽到潘鳳的話,公孫瓚臉上閃過一絲羞愧。

“子和兄別來無恙,今日之事多有誤會,待我將箇中緣由遞交於劉州牧後自會真相大白。”

以公孫瓚對劉虞的瞭解,只要這封信送過去,他是一定會出面幫忙的,只不過事後少不了被他一頓訓斥,這才是公孫瓚最接受不了的地方。

只可惜,現在不能接受也只能接受了!

公孫瓚是誠信要換,潘鳳等人也沒打算用甄家人的性命做誘餌,所以雙方的交換並沒有出現任何岔子。

甄家的老弱婦孺畏畏縮縮地在冀州士卒的護送下走回營中。

潘鳳坐於馬上俯瞰這些婦孺老弱,卻見其中一名模樣清秀的小女孩正一臉好奇地看著他,對周圍披堅執銳的甲士卻是毫不在意。

潘鳳估計,這小姑娘應該就是甄姜的妹妹甄宓了。

不過現在她還沒長開,跟她姐姐甄姜卻已經不相上下了。

潘鳳沒有過多在意甄宓,眼看著她們在士卒的護送下從軍陣旁邊緩緩離開。

另一邊。

看著送信的幾個親衛策馬離去,公孫瓚心裡的石頭總算落了下來。

不管怎麼說,事情已經在了,也幸好他的曲部自進入冀州境內為止就沒有與冀州軍發生過沖突,這一點很重要。

畢竟他公孫瓚是來“剿賊”的,總不能連冀州守軍也一起剿吧?

交換完成後,公孫瓚的人馬緩緩退入城中,而潘鳳麾下的騎兵也已經把公孫瓚那幾個親衛抓了過來。

潘鳳只答應讓他們離去,沒答應不抓他們回來!

說實話,公孫瓚送出去的密信他不看過是不可能放心的。

在看過公孫瓚的密信確認他真的只是向劉虞求助後,潘鳳又把那幾個親衛給放了。

送信的事還是他們自己去得了,潘鳳可沒這個閒工夫去管這些。

算算日子。

嚴綱的白馬義從也差不多要繞路過來了。

“來人,把公孫瓚被圍漢昌的事傳出去,務必要讓白馬義從得知這個訊息!”

這事潘鳳交給了親衛統領成高去做。

成高從文安以來一直跟在潘鳳身邊,相比於其他人他更清楚白馬義從現在的狀況,所以由他主持潘鳳更加放心。

白馬義從作為公孫瓚的王牌部隊如果被消滅對公孫瓚來講絕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潘鳳雖然敬佩白馬義從那種不懼生死的勇氣,但敵人終究是敵人,趁著現在劉虞還沒跟韓馥交涉,他必須找個法子滅了白馬義從。

否則,這一千多人的白馬義從只要稍稍補充一下就能在短時間內恢復曾經的榮光,到時候苦的還是冀州的將士。

成高下去準備後,潘鳳的帳外傳來了一道清脆的聲音。

“將軍,宓兒能進來嗎?”

潘鳳一愣。

宓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