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JK在廣州期間,剛好老媽生日,乾脆把他請到家裡來。閒談中他聽說老爸的夢想是想在餘年到俄羅斯走一趟,立即很興奮地邀請到:趕緊安排,逛完俄羅斯再去波蘭,我們去海邊,那裡有肥美的海鮮還有一流的伏特加。才想起來,其實波蘭也是個靠海的國家,靠著波羅的海。父母皆是好酒之人,他的建議讓兩位老人很是嚮往和期待。

JK在波蘭不知道哪個地方的一座山上有過一個賓館,那裡靠海。我是沒有去過了,但是據他說夏天的風景美極了。後來父母沒有帶過去卻把妻兒帶了過去,當然去的時間也不是夏天是在冬天。冬天的時間裡陽光沙灘和波羅的海都只是個夢想,所以最後還是乖乖地呆在了華沙。不過也怪,雖然和第一次到華沙的時間差不多,這次去卻沒有見到維斯瓦河的河水如上次那樣的冰凍奇觀,不知道是氣溫沒有那麼低還是說上次只是一個偶然。

幾年沒去,華沙真的沒有多少變化。如果說華沙唯一可以讓人聯想到是站在歐洲地盤上的,也只有老街了。老街其實也和歐洲其它小城沒有多大的區別,磚頭砌成的地面構成的窄窄小巷子,各種彩色外牆的兩三層樓小房子,清一色紅色瓦片屋頂,老街四周還圍著一連串的城牆,都是紅磚砌成的。問題是城牆也太矮了,恍如一個玩具實在是弱爆;不知道當時修這個是為了賊還是防強盜,還是說僅僅只作為老街的一個標識?

老街上全是各式各樣的餐廳和咖啡吧,小小的鋪面卻佔了老大的露天地方。歐洲很多的城市特別是小的城市大都是這樣,給人也沒有多少違和感,反倒是有一種慵懶的氣氛,感覺很好,有的時候想不通國內的城市管理。當然大家都往外擺確實有點亂亂的感覺,總覺得如果能控制得當似乎又未嘗不可。國內普遍採用的是警告然後沒收罰款等等行政手段不僅僅是一刀切有點不近人情,似乎還失去了一些接地氣的怡情氣息。當然這些都不是我這個獨自遊蕩的人需要操心的問題。遊蕩過程所到之處,感覺舒服的地方會逗留,感覺侷促的地方會移步,僅此而已。

人生旅途如同四處遊蕩,我們不也是不斷地棧戀著舒適而逃避著艱勞?!

雖然一月底的華沙氣溫還是有點低,但是在太陽下感覺還好。這裡賣的扎啤都好大一杯,500ml是最小的規格,隨便點的都是1公升以上,難道波蘭人天生就是酒罈子?一起同行的還有一個公司的同事,她問這裡有些什麼特產可以帶回中國,JK回應說,除了伏特加,

還有,

伏特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