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冬捕(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實最最重要的是判斷冰層下面魚類的分佈,找到最大的魚群來下網,才能有好收穫。這就看魚把頭的水平了,偌大的湖面,哪裡的魚群密度最大,全靠魚把頭根據經驗來判斷。否則的話,大傢伙忙活了一小天,拉網的時候沒魚,那種失落是很傷人的。
不過這次冬捕和那種商業性質的冬捕不同,純屬自娛自樂。而且,泡子裡面現在主要是“養”,還不到大規模收穫的時候。
於是老魚頭隨隨便便找了一處冰面,開始插上一溜一溜的小紅旗。小紅旗下邊都帶著鐵釺子,插進冰裡,一來是要鑿冰洞,二來嘛,也是提醒人們注意安全,千萬別滑冰窟窿裡。這大冬天的,掉進去是九死一生。
鑹冰窟窿這活,基本上都被李小胖和彪爺包了,最先鑹的是入口,要先從這裡下網,所以稍微大一些,爺倆一起開鑹。
鑹冰用的鐵釺子是特製的,長約一米二,重量超過十多斤,全靠著份重量才能破開堅冰。另外,在上半截還焊接了兩個橫向的把手,雙手握著,才能使上勁。
咕咚咕咚,冰面上回響著沉悶的鑹冰聲,碎冰飛濺,場面好不壯觀。幹到興起,彪爺把外面的棉襖一甩,大冬天的,就穿著一個小背心,身上古銅色的肌肉隆起,引得驢友們一陣驚歎:都快趕上施瓦辛格啦!
李小胖也把外衣脫了,只穿了件線衣,鑹冰是純粹的力氣活,不一會,兩個人頭上就白氣騰騰,跟兩個大蒸籠似的。
也有驢友好湊熱鬧,上來試了兩下,結果令他們很鬱悶:勉強能把冰鑹子抬起來,落下去之後,只是在冰上扎一個小眼,想要鑹透三尺堅冰,估計天都黑了。
當冰鑹子沒進冰面一多半的時候,終於打通到下方的水面。冰蓋下面有著巨大的水壓,一下子從這個突破口宣洩出來。大夥就覺得咕咚一下,從冰窟窿裡面就湧起一道水柱,距離近的,差點把鞋子打溼。
“魚,出魚啦!”有人大聲叫喚。
被水湧出來的其實都是小魚,越有十幾條,多是鯽瓜殼子和船釘子之類,在冰面上蹦躂兩下,然後就被直挺挺地凍在那裡,絕對的速凍保鮮。
不過對於這些驢友來說,啥都新鮮,以高大壯的女友為首,幾個姑娘都奔上前去,把小魚也都一條一條撿起來。
冰洞不斷擴大,李小胖和彪叔就繼續鑿下一個,而老魚頭則組織人開始下網。在水下穿網,這就是技術活了,一般人還真玩不轉。
隨著科技的發展,已經發明瞭專門冬捕用的電蛤蟆之類,可以遙控著在水下穿梭。不過黑瞎子屯目前還沒有這種高階貨,主要還是利用長杆引導著繩索,慢慢佈網。
這麼做的缺點就是每隔七八米,就要鑹一個冰窟窿,來牽引長杆,這樣才能保證漁網在水下的移動。
因為不在乎漁獲,所以網眼也比較大,二斤以下的魚肯定漏網。網眼稀疏,也導致漁網在水裡阻力很小,行進的速度很快,不到兩個小時,一百多米長的漁網,就全都下到水裡。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大夥都圍攏在出魚口那邊,眼巴巴地看著固定在冰面的絞盤,正有兩匹拉爬犁的大馬,不緊不慢拉著絞盤轉動。比大拇指還粗的繩索,一圈一圈被拉出水面。
其實按照老魚頭的意思,根本就不需要馬拉絞盤,大夥齊上陣,估計都能把漁網拉上來,畢竟黑瞎子泡剛剛蓄水,裡面的魚再多又能有多少呢?
就像是有些被傳的非常盛大的冬捕場面,其實已經變味,變成純粹的商業活動。他們那邊的水裡也沒有那麼多魚,一網幾十萬斤的。不過人家有招啊,提前兩三個月,在上秋之後,就從周邊各地的水庫塘壩裡面購買活魚,撒到湖裡。等冬捕的時候撈上來,價格起碼翻倍。
不過李小胖還是堅持用絞盤,因為泡子裡面有多少魚,他最清楚不過。
老魚頭開始也沒太在意,不過隨著絞上來的繩子和漁網越來越多,他也漸漸變了臉色,在繃緊的繩子上敲了幾下,老魚頭猛的大喊一聲:“出魚嘍——”
旁邊立刻有人準備好大抄子,這東西比釣魚用的抄子大了許多,是專門伸到冰窟窿裡面,往外撈魚的。
漁網終於快要拉到盡頭,出魚口的冰窟窿裡面也終於有了動靜,一條條大魚,開始奮力撲騰。
噢——人群一陣歡呼,這種收穫的快樂,最是激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