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三也是好湊熱鬧的,被老魚叔領著小爪走了。回來的時候,抱著一條老大老大的鯉魚,走路都直打趔趄。

“這才叫年年有餘呢,俺小時候貼年畫,最喜歡的就是大胖小子抱著大鯉魚。”李小胖把大魚接過來,放進倉房,然後就把大紅紙和筆墨拿出來,準備去李大明白家寫春聯。二十四,寫福字嘛。

李大明白是屯裡的文化人兒,基本上各家各戶的春聯都是他給包了。而且李大明白也確實是個人才,各家在一年來發生的大事都能給你編進春聯裡邊,所以深受歡迎。

晃悠到李大明白家,屋裡人還不少,炕上擺著一沓沓紅紙,都等著寫對聯呢。李大明白忙得滿頭大汗,嘴裡還唸叨:“按照老理兒,應該給點潤筆錢滴——”

“就你那筆,也算筆嗎?”村長叔笑眯眯地吧嗒著小菸袋,開始揭老底。

要說這李大明白寫對聯也是一絕,找一根高粱稈,扒去表皮,只剩下裡面手指粗細的瓤子,然後就用它吸墨寫字。寫出來的字那才叫橫平豎直呢,都直胳膊直腿的。

大夥喝茶水嗑瓜子,邊聊邊等,其實,過年的氣氛就是這樣表現出來的,只要你投入進去,親手去做,就能品嚐到年味兒。

除了對聯福字之類,還得寫不少吉祥話,比如出門見喜,抬頭見喜之類。也有頗具農村特色的,比如說:雞窩要貼一張金雞滿架,豬圈要貼一張上肥豬滿圈,牛棚馬棚要張貼六畜興旺,穀倉外面也得貼上五穀豐登,狗窩外邊都得貼一張福字。總之,除了毛樓(廁所)之外,都得喜慶喜慶。

這裡面還包含著人們美好的希望以及十分樸素的人文關懷,一年來,牛馬辛辛苦苦拉車種田,雞鴨鵝下蛋,狗狗看家護院,都挺辛苦,過年了,也不能忘記人家啊。

按照黑瞎子屯的習俗,年三十的時候,村裡家家戶戶還要供奉三代宗親,也就是俗稱的老祖宗。這個怎麼說呢,絕對不能算是迷信,祭奠祖先,也是後人應盡的義務。

把一張大紅紙裁成四份,在其中的一份上恭恭敬敬寫上“供奉某門三代宗親”,兩邊再寫上諸如“清晨三叩首,早晚一爐香”之類,等到年三十晚上,擺好貢品,點燃香燭,一家人叩拜祖先。人生代代,就是如此輪迴。

李小胖當然也要寫一張,緬懷一下老爺子。就是人排的有點多,估計明天也寫不完。

這時候,吳老爺子來找李大明白下棋,見他忙的不可開交,就跟著幫忙。想不到的是,吳老爺子居然寫得一手好字,筆走龍蛇,刷刷點點,速度比李大明白快了何止十倍。

“早知道就在家裡寫了。”李小胖把寫好的紙張放到櫃蓋上慢慢晾乾,然後就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大夥依舊在李大明白那邊排隊,吳老爺子則是老豆角子——幹閒。

一問才知道,大夥都說吳老爺子寫出來的字不認識,而且更主要的是李大明白編的詞兒好,貼近生活,就像給各家各戶定做的一樣。

李小胖眨巴眨巴眼睛:“不如這樣,明白叔你跟吳老爺子合作,一個念詞兒一個寫。”

這樣一來,速度果然飆升起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全屯子的對聯都寫完。吳老爺子和李大明白洗了手之後,就開始下象棋。其他人也有打撲克的,也有看小牌的,基本上把李大明白家當棋牌室了。

在農村,每個屯子都有幾戶這樣的人家,給村民提供交流娛樂的場所,而且都是無償服務。

直到林妹妹來叫李小胖回家做飯,他這才粘著一臉紙條,施施然往回溜達,跟在後邊的林妹妹笑了一路。

要過年了,吃喝當然是第一要務。李小胖現在廚藝大有長進,不大一會就弄出來四菜一湯端上桌,林妹妹用手指點了一遍就不幹了:“小胖哥,你昨晚上熬得肉皮凍呢!”

因為肉皮裡面含的膠質比較多,所以在洗淨煮熟之後,把肉皮裡面粘連的肥肉之類剔除乾淨,然後切成一條一條的細絲,加上適量的水,放到鍋裡小火慢熬。等到裡面的膠質都熬出來之後,從鍋裡端出來涼一宿,第二天早晨,就凝成乳白色的肉皮凍。吃的時候蘸點蒜泥之類的調料,又勁道,又爽滑。

至於李小胖弄的皮凍更費事,不是倒進鍋裡熬的,而是放在簾子上蒸的,耗時更長,但是比鍋裡熬出來的要更加清澈透明,亮晶晶的如同水晶一般,十分喜人,所以林妹妹早就惦記上了。

李小胖才想起來這茬,於是也就滿足林妹妹的要求,切了一盤水晶凍,夾起一片,顫巍巍的晶瑩透亮,叫人捨不得下口。

雖說在城裡也有賣皮凍的,不過誰知道里面都新增了啥佐料,還是自個家熬的放心。

其實,自己動手弄一桌子菜,自然也就能品嚐到年味兒。如果到酒店點一大桌子菜餚,吃起來總會感覺缺點什麼吧?

吃飽喝足之後,林妹妹非要拉著李小胖打撲克,往臉上貼紙條的。李小胖牌技本來就臭,在瞧著那幾個丫頭都躍躍欲試地奔他使勁,於是卡巴幾下小眼睛,朝猴三招招手。

猴三最喜歡湊熱鬧啦,於是樂顛顛地加入牌局。有小猴子墊底,李小胖果然得以解脫。只是苦了猴三,最後貼得啥都看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