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九章 請原諒,我要去救你的仇人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郭猗手足無措,不由左顧右盼,看了衛瑾、李秀一眼。
這一眼,看的衛、李二女面紅耳赤——他扯什麼“兒子”,你看我們幹什麼?好像,他的兒子,準定由我們來生似的?
郭猗苦笑,“雲鶴,你……我……我一個宦者……”
再往下,不曉得該說什麼了?
“宦者如何?宦者還能做皇帝呢!”
連衛瑾在內,都愕然——宦者做皇帝?
何天微笑,“前魏的高皇帝,不就是個宦者嗎?”
啊……把這茬給忘了。
曹騰,漢順帝的中常侍,漢桓帝的大長秋,過繼族子曹嵩為嗣子,而曹嵩,大夥兒都很熟悉啦——生曹操。
即是說,這位大太監,曹操正經的祖父也。
曹丕代漢後,“追尊”,只追到了曹嵩——追尊其為“太皇帝”。
但兒子曹睿比較奇葩,即位後,繼續往前追,於是,出現了宦者做皇帝的奇景——追尊曹騰為“高皇帝”。
郭猗的臉,如衛、李二女一般,也漲紅了,同時,兩手交握,搓在一起,真叫“無所措手足”了!
“好罷!”何天終於放了他一馬,“這件事,暫時往旁邊擺一擺,反正,我的兒子,一時半會兒的,也生不出來。”
郭、衛、李三人的心,皆“怦怦”直跳。
何天慢吞吞的,“說回徐令——以你之見,徐令有沒有替自己過繼一個兒子的意思呢?”
咋還是這個話題?
郭猗定定神,說道,“如果說沒有,那是假的;不過,這是……辦不到的事情!我師傅的阿爹、阿公,都是獨子,兩代單傳,因此,他沒有什麼正經的堂兄弟。”
阿公,既祖父。
“他們家,同族人的聯絡,本就疏落;再加上,他是個小心謹慎的人,在宮裡頭當差,為避嫌疑,同族人,更加不大來往了。”
“因此,找不到合適的、可以過繼的族子。”
“總不成去過繼么弟的兒子?他么弟的第一個兒子,死於大疫,生第二個兒子的時候,夫妻倆年紀都不算小了,他那個弟婦,算是拼了命了!因此,對這個兒子,寶若性命——過繼給別人,就算他么弟肯,他弟婦,也必不肯的!”
何天淡淡一笑,“自己的大伯,又是多少年來一直照應自己的,怎好說是‘別人’呢?”
頓一頓,“再者說了,就便過繼出去,也還是自己的兒子——可以兼祧嘛!”
郭、衛、李三人,都是一怔。
漢魏不比明清,此時代,“兼祧”還是一個很另類的存在,主流觀念,還是“小宗過繼大宗”;極端情況下,若一門二宗,只有一個兒子在小宗,那就保大宗,由得小宗絕嗣好了。
觀念如此,法律亦如此。
魏明帝曹睿曾詔曰:
“禮,王后無嗣,擇建支子以繼大宗,則當纂正統而奉公義,何得復顧私親哉!……後嗣萬一有由諸侯入奉大統,則當明為人後之義;敢為佞邪導諛時君,妄建非正之號以幹正統,謂考為皇,稱妣為後,則股肱大臣誅之無赦!……”
詔書中,將給生父加皇號的漢宣帝、漢哀帝很批判了一番——這兩位,都是“小宗入繼大宗”。
此詔雖然主要針對皇位繼承,但其“立法原意”是很清晰的:不承認甚至不許“兼祧”。
何況,徐登家的情形,誰是大宗、誰是小宗,還不好說呢!
照理說,徐登是宦者,不能承嗣,因此,他爹的嗣子,應該是他么弟,如是,他么弟才是大宗,他這個數十年來一直照應全家的長子兼大兄,反倒成了小宗了。
誰做誰的“嗣子”,對此時代之人之意義、之重要性,遠非二十一世紀可比。
“過繼”也好,收認養子也罷,主要的目的,不為養老,而為身後血食——對於此時代的許多人來說,身後,有沒有人祭祀,自己在下頭有沒有飯吃,同生前的榮華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