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字剛落,想起一事,趕緊補充,“丁乙在我這一路,次騫,你們三位出宮,走的不是入宮的原路,這個,路徑不熟,只靠輿圖——”

“何侯放心,都熟悉的!”文鴦指指墨姑,“昨日下午,舍弟婦扮成給廚下送菜的村姑,丁給使帶著,由東門入許昌宮,一直走到了鞠室,這段路,已經熟悉了!”

何天拊掌,“果然算無遺策!”

“還有,”文鴦慢吞吞的說道,“其實,我們的雙馬,也未必能真正派上用場。”

“怎麼說?”

“今晚十有八九要下大雨——夜雨是最好的掩護!入宮,不易被發現;出宮,道路泥濘,我們固然走不快,可是,追兵更難——除了一樣走不快之外,更重要的是,雨水沖刷,蹤跡難辯,都不曉得該往哪個方向追了!”

何天眼睛大亮:對呀!

既如此,老天爺,你趕緊下雨罷!我算你一份“天助我也”的功勞!

一個念頭浮起:名將果然是名將!

接下來,入宮小分隊本身,亦有不同的分派。

接近鞠室之時,十個人,分成兩撥,前三、後七,丁乙和文鴦、文虎為“前三”,餘者“後七”。

兩撥之間,略略拉開一點距離,使鞠室的守衛——不管哪個側門、後門,哪個夾道、複道——打照面之時,只能見到“前三”,見不到“後七”。

文鴦、文虎,都穿給使的衣裳,不蒙面,丁乙在前,只對守衛說是來送物什的。

守衛當然會有懷疑——正常情形下,物資非自此門、此道入鞠室;時間點就更奇怪了,深更半夜的,送啥東西?

但不會呼叫救兵,只會阻止或搜檢——丁乙他們是認得的,另兩個雖不認得,但到底只有三個人嘛。

當他們發覺不對時已晚了——兩三個守衛,文氏兄弟一舉手,三兩下,也就殺掉了,沒有驚動其他守衛的機會。

除掉守衛之後,給“後七”訊號,“後七”跟上。

不管進幾道側門、後門,走幾條夾道、複道,都照這個模式。

不曉得太子和蔣俊彼時的身體狀況如何?帶太子的這一路,要做好揹負的準備——

若有必要,丁乙背太子,李秀背蔣俊。

入宮小分隊,都貫牛皮甲。

不是弄不到鐵甲,而是鐵甲太重,貫之不利行動,是次行動,成功之關鍵,不在廝殺,而是一個“默”字,一個“快”字。

衛氏準備的牛皮甲,亦非普通貨色,三層熟牛皮,反覆泡曬鍛鍊,極其堅韌,對於刀劍的砍劃,具有相當的防護力;於箭矢,也有一定的停止作用。

當然,槍、矛、劍之用力直刺,是擋不住的。

何天貫甲,第一個反應,好傢伙,也不輕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