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章 笨蛋!一切都是經濟!(第2/2頁)
章節報錯
何天感慨,三世紀的氣候水土,同二十一世紀還真是不一樣呀!二十一世紀的洛陽,怎可能見到這般竹海?
這不僅僅是景觀,竹子是重要建築材料,筍是重要食材。
竹林之外,還有藥圃。
單個藥圃並不大,但勝在數量多呀,大約是一個藥圃只種一種藥材,一個個藥圃都用籬笆圍了起來,連成一片,同樣是一眼望不到邊!
其次,園內水網縱橫,宛若江南景象。
水網由天然溪流和人工水渠共同構成,不論溪流還是水渠,幾乎都可行船。
有水網就有池塘,有的池塘種藕,有的池塘——哈,養魚!
這真是出乎何天意料了!
他原本以為,此時代,長江以北,漁獲主要來自於捕撈呢!
這一帶,或者說,此時代之“這一帶”,水資源確實比較豐富,北有黃河,南有洛水,伊水、谷水穿行其間,金谷澗水量豐沛,主人家因山形、就水勢,引水入園,挖湖開塘,乃將一塊伊洛之地打造成了正經的魚米之鄉!
哦,“魚米之鄉”之“米”或可議——金谷園內只種經濟作物,不種糧食。
但是,園內有一樣物事,卻同“米”密切相關。
水碓。
也即水力舂米機。
此時代,最先進、最重要的生產工具之一。
車行途中,何天見過不止一“區”的水碓。
所謂一“區”,即一個水碓坊,坊中安置多具水碓,同時運作。
何天試探著問賈謐,明公曉不曉得,此園中,攏共有幾區水碓啊?
賈謐回答,我倒是也問過石季倫,他不大肯跟我說準確數字,總在三十至四十之間罷!
何天大吃一驚!
這樣的水碓,有三、五區,已足以傲人——多少王公親貴所有,亦不過此數,石崇居然?!
我去!
何天的訝色,沒有逃過賈謐的眼睛,乃笑道,“難怪你吃驚!石季倫治生的本事,確實是本朝一人,不服不行呀!”
如此之多的水碓,要處理多少穀米?
很顯然,金谷園之外,石崇還另有大片種植糧食的莊田,甚至,他還會收購別家的糧獲,金谷園,是他的一個“糧食加工基地”。
如此巨量的糧食,自家自然是吃不完的,其中絕大部分,都要在市場上發售,則石崇還必定另有糧店一類的產業。
即是說,他還是個大糧商。
以其糧食加工能力推斷,其對市場的供應,是足以影響洛陽糧價高低的!
園內亭臺樓榭,錯落分佈,亦頗可觀,但這些,已非何天注意力所在了,他的心思,已皆在“經濟”二字了。
驚歎於石崇之“治生”,對東漢已降發展起來的莊園經濟,何天算是有了最直觀的理解,心中大為感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