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如朕親臨(第1/2頁)
章節報錯
卻見李肇抬手一揖,亢聲說道,“大王說哪裡話?李肇即便為‘佞信’,亦為國家‘佞信’,豈能伏地稽首於一二異姓?”
楚王仰天大笑,“好!好!識時務者為俊傑!臺始,你目下是子爵,大事既成,我保你一個郡侯!”
楚王是真的高興!
相比殺掉李肇立威,他更願意李肇見風使舵、改換門庭,李肇是皇后親信之一,他“投誠”,對於其餘諸將,有極強烈的示範效應,並可打消許多人的心裡障礙:李臺始都預誅賈、郭了,咱就不必說了吧?咱同賈、郭的交情,比得上人李臺始?
不過,李肇的話還沒說完。
“不過,卑職亦有無可奈何處。”
楚王以為,李肇是說之前做賈、郭“佞信”為“無可奈何”,笑著擺擺手,“以前的事,不說了!孤說過了,要‘予人自新’嘛!今後,就都是自己人了!”
“大王誤會卑職的意思了——卑職是說,奈何侯神機妙算何?”
楚王一愕,“啥意思?”
李肇不答,高高伸直左臂,拇指、小指曲起,中間三指併攏,左右連連晃動。
楚王喝到,“李臺始,你搞啥鬼?”
話音未落,只聽不遠處“日——”一聲長長的厲響,一支響箭,飛入夜空!
這支響箭經過了特別改裝,聲音異樣刺耳,諸將聽的渾身一緊,隨即反應過來——響箭是殿中人射出的!
響箭餘音未絕,遠遠便聽到一條極洪亮的嗓子大吼:
“騶虞幡到!”
騶虞幡?!
吼聲卻不是來自殿中人,而是來自西北方向。
有靈性人已經反應過來了——那是宮城方向!
“騶虞幡到!”
“騶虞幡到!”
“騶虞幡到!”
那條極洪亮的嗓子愈來愈近,伴之以隆隆的馬蹄聲,聽起來,不過數十騎,但在高亢入雲的“騶虞幡到”的加持下,竟有些千軍萬馬的氣勢了!
西北方向的兵士,猶如被兩隻無形大手向兩旁一撥,迅速分開,讓出一條路來。
一隊人馬呼嘯而來。
當前三騎——
左手邊的那位,許多人都認得,李肇的老搭檔——同為強弩將軍、子爵的孟觀。
右手邊的那位,矮壯敦實,沒誰認得,但都出乎意外——那一聲聲響徹雲霄的“騶虞幡到”便是出於此君之口了。
還以為是條多長大的漢子,沒想到竟是個矮個子?端的是人不可貌相呀!
但最受矚目者,還是中間一騎。
這位,真正是條“長大漢子”了,雄壯的猶如一尊鐵塔也似,不過,吸引眼球的,不是他的身材,而是其獨力握持的一根大纛——
上面精工繪繡一隻異獸:虎軀猊首,白毛黑紋,尾巴極長,高高翹起,再向下打一個圈,形成一個完整的圓形。
正是“騶虞”。
騶虞者,照《山海經》的說法,“林氏國有珍獸,大若虎,五彩畢具,尾長於身,名曰騶虞,乘之日行千里。”
“五彩”是騶虞最初的形象,到了西晉,已經是“白底黑文”了。
這都罷了,關鍵是,騶虞既是神獸,又是“義獸”:從不殺生。
《淮南子》曰其“仁,食自死之獸。”就是說,不是病死、老死的動物不吃。
《毛詩故訓傳》甚至曰其“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則應之。”
如此一種仁義神獸,自然而然,被俺同樣仁義而神聖的大晉天子看上了。
天子旗鼓甚多,但真正能代表“如朕親臨”的,只有一種——騶虞幡。
整個帝國,最至高無上的一面旗幟,真正“一朝之令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