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紫闕重門,殺機夜伏(第1/3頁)
章節報錯
太極殿之巍峨壯麗,震撼人心,又為帝國最高統治之象徵,然於“舉大事”,卻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宮門。
尤其是兩個南宮門——西曰云龍門,東曰司馬門。
宮城是大N個號的東宮,格局彷彿,兩重宮牆,外曰宮垣,內曰殿垣,形成一個“回”字結構,將整個宮城包裹起來。
南垣二門——如前所述。
東垣二門——南曰東掖門,北曰萬春門。
西垣三門——南曰西掖門,中曰神虎門,北曰千秋門。
北垣一門——朔平門。
此八門,皆分外門、內門,開於宮垣者為外門,開於殿垣者為內門。
內門為止車門。
兩重宮牆之間,也即宮垣、殿垣之間,最寬處闊達百米。
這偌大地界,可不是空空如也!
一條青磚鋪陳的道路,將此地界一分為二。
靠宮垣一邊,是一座座長方形的院落,次第排列。
院牆不高,其中的房屋,典型排屋格局,有的院落四排,有的院落六排,最多者為十排。
院落中央,有個小小中庭。
院落和宮垣之間留有相當空間。
這些院落,兩個用途:
其一,在宮內值守的官員的宿舍。
其二,屯兵之所——兵營。
西晉禁軍,承漢魏舊制之餘,司馬炎本人又多有發揮,番號繁多,疊床架屋,數量龐大。
以駐地分,大致可以分成三大塊:屯駐京城左近,屯駐洛陽城內,屯駐宮城之內。
屯駐宮城之內這一塊,為禁軍之最精銳者,數量上,雖不足禁軍總數三分之一,但依舊非常可觀。
這塊以左右衛、左右軍為主體的禁軍,大多就屯駐在這些院落中。
青磚路另一側——靠“殿垣”一側,一馬平川。
這是禁軍日常操演的空間。
回到宮門。
前朝(南朝)同後寢(北寢)一樣,分為東、中、西三路。
東路為尚書省,中路為太極殿建築群,東、中路之間的寬闊長巷,曰東長街。
雲龍門通太極殿;司馬門連東長街。
雲龍門為宮城正門,又通帝國最高統治象徵之太極殿,自身象徵意義亦極強,不論從哪層意義上說,都是八門中最重要一門。
魏晉之前,司馬門為宮城正門,入司馬門,直抵帝國庶務中樞尚書省,八門之中,以重要性論,僅次於雲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