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針尖對麥芒(第1/3頁)
章節報錯
太極殿東廡,崇義閣,中書省。
一箇中年官員一路急趨,進了北閣最裡頭的一個房間,“長公!式乾殿送來的,手詔!”
一個老者抬起頭來,愕然,“啊?”
中書的責任是“承旨”,即將“聖意”付諸文字,成為“旨意”——即詔書,手詔本身就是詔書了,用不著再走一次中書的程式。
除非這個手詔是給中書省監、令本人的。
但今上踐祚以來,拿到過手詔的,惟楊太傅一人耳。
老者嘟囔,“出奇了”,接過了那張青紙書就的“手詔”。
中年人姓韓,名逸,字安常,時任中書侍郎.
老者姓華,名廙,字長駿,時任中書監,中書省最高長官。
手詔寥寥數十字,華廙一目數行,眉頭皺了起來:
“這位何雲鶴……什麼來歷啊?”
“不曉得!”韓逸搖頭,“省裡的檔案查過了——杳無蹤跡!一班老吏也問過了——茫然不知!”
“未提及鄉品,未提及秀、孝,只有一個籍貫……這?”
韓逸提醒他,“長公留意——‘平陽人氏’!”
華廙不說話,半響,“或為‘舊恩’?”
韓逸點點頭,“我也是這樣想。”
華廙躊躇,“散騎侍郎官五品,正經起家,只有三公之子才有官五品的資格,不過,若是‘舊恩’,雖說恩出格外,倒也不是沒有先例……可是,聖意如此簡略,連履歷都不好寫啊!”
頓一頓,“還有,既已為手詔,直接送尚書吏部曹就可以了,為什麼送到中書來?”
“若只有手詔,跡近於私,我想,上頭是想給這位何君一個體面。”
華廙遲疑著點了點頭。
“手詔既提了句‘給役東宮’,我已派人乘追鋒車去東宮問詢,想來,那邊總該有人曉得,這位何雲鶴是何妨神聖?”
華廙精神一振,“好!安常,你會辦事!”
“對了,南閣那邊,何敬公過來了——這位何君,既然簡在帝心,無論如何,不該是尋常之輩,雖然一個陳郡何氏,一個平陽何氏,但或許有些瓜連?下官過去請問一下?”
“啊?何敬祖過來啦?我和你同去!”
何敬祖,名劭,時任中書令。
中書省實行雙首長制,一監、一令,品級、薪秩完全相同,只是“位次”方面——也就是朝見、筵宴之時的站位、座次,監前、令後。
這位何令,與眾不同——半個月才會過省來點一次卯,具體的省務,一概不聞不問。
華廙絕非專擅之人,很樂意同何劭分工、分權也分責,奈何,何敬公他就是不露頭啊?
剛走出北閣門,隔著一個偌大的明間,便看見何劭的身影現自南閣門——這是在南閣“點過卯”了,要來北閣這邊繼續“點卯”。
所謂“點卯”,就是和同事們打一遍招呼,由上到下,由尊到卑,一個不漏。
何劭也看見了華廙,遙遙舉手為揖,朗聲笑道,“長駿!不過十餘日不見,君愈發神姿高徹,望之如瑤林瓊樹!羨慕煞僕了!”
整個中書省的庶務,壓在華廙一個人身上,目下,更是滿腹心事,饒是他養氣功夫不壞,心中所慮,還是有一小半寫在了臉上,哪有啥“瑤林瓊樹”的意思?
這個“賞鑑”,該套到何劭自己頭上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