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順利殲滅日軍五十六師團的第三天,也就是十二月六日,泰晤士報以頭版頭條整個篇幅報道了緬甸大捷的訊息。

在這片報道里,泰晤士報一反常態的大肆讚美了華夏遠征軍,甚至連遠在重慶的蔣委員長也沒漏下,誇讚他運籌帷幄指揮得力。

很快,美國的華盛頓郵報等各大報紙也緊隨其後,對緬甸大捷進行了大肆宣揚,一時間華夏全國各地的民眾都知道自家的遠征軍在面前消滅了三萬日軍。

一時間全國民眾士氣大振,一改近兩年來的頹廢氣息,要求進行全面反攻的請願此起彼伏。

由於全國民眾要求反攻的請願實在太過熱烈,蔣委員長也不得不親自出來降溫。

反覆告誡民眾,抗戰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絕非一蹴而就,並要求民眾稍安勿躁各司其職,等待國際形勢轉變後再行反攻也不遲云云。

“啪!”

閻錫山關掉了收音機,面帶冷笑對一旁的楊愛源、孫楚道:“看看吧,前些日子他有多得意,現在就有多難受。

額早就說過,沒有那個實力就不要吹那麼大的牛,這下被架在火上烤了吧?”

楊愛源也失笑著道:“委員長這個人什麼都好,但好大喜功這個毛病這麼多年來就是改不了。

被人吹捧幾句就真以為遠征軍的大捷是自己指揮有方了。

沒了高老弟的幾百架飛機和後面緊急調過去救場的那些部隊,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呢。”

孫楚也對這些天重慶方面的吹牛看不過去,“當初緬甸戰局失利,眼看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委員長急得跳腳,甚至不惜連夜派人請求高老弟幫忙。

現在仗打勝了,高老弟彷彿變成了一個路人甲。國內的報紙連提都不提,這可真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啊!”

看到手下兩位愛將同時吐槽,閻錫山也不得不安慰:“好了,萃崖、星如,你們兩人就不要再說啦,讓蔣委員長聽到又是一場麻煩。

而且高洪明也不是一個愛出風頭的人,說不定重慶這麼做正合他本意呢。

現在我們要做的不是在這裡發牢騷,而是要怎麼對付日本人第一軍對我們的緊逼。”

自從山西境內的日軍連續吃敗仗後,日軍對山西局勢也變得空前重視起來。

日本駐華派遣軍總司令畑俊六大將為了挽回山西的頹勢,不僅給山西增加了三個師團的兵力,還增派了兩個戰隊的飛機,使得駐山西第一軍的實力空前增強。

實力增強,野心自然也隨之變大。

新任的第一軍司令官吉本貞一中將這段時間頻繁的調兵遣將,開始軍演,搞得閻錫山等一眾晉綏軍將領寢食難安。

這本書寫到這裡,已經到了結尾,至於後面的內容阿頂會慢慢寫的。這些天,阿頂一直在忙著新書的事,在編輯虎牙的幫助下,新書已經在昨天順利發出……撒花。

對了,新書的名字叫《我的紅樓生涯》,歡迎大家前來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