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

被衛兵保護在身後的三浦正雄除了爆炸聲之外,聽到更多的就是耳朵裡傳出的嗡嗡的耳鳴聲,如此猛烈的炮擊是三浦正雄的軍旅生涯中從來未曾經過的,即便是在三年前的淞滬戰場,三浦正雄也未曾經歷過如此密集的炮擊。

就在剛才,華夏人的重炮開始向後延伸後,他們的步兵便開始了衝鋒。

三浦正雄好不容易將剩餘的數百名士兵組織起來進行抵抗,原本他以為不管怎麼說,堅持一兩小時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可現實又給了他一記耳光。

這支華夏軍隊打仗的方式跟他以往接觸過的國軍截然不同,國軍打仗一般都是用人來拼,而這支軍隊則不同,雖然不打重炮了,但他們還有迫擊炮。

他們先是硬60口徑的迫擊炮對著目標轟上幾輪,直到將目標炸得差不多後,他們才開始衝鋒。

而且他們的衝鋒也跟一般國軍不同,這些華夏士兵通常每三個人分為一個小組,每四個小組為一隊。

這四個小組裡有一個機槍組,專門負責掩護,其餘三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攻擊,每個攻擊小組有一名士兵手持衝鋒槍,另外兩名士兵則手持步槍。

每個小組呈三角形,衝鋒手位於最前方步槍手位於兩側,三個小組又會組成一個大的三角形,他們在位於後方的機槍小組的掩護下發動進攻。

而且這個攻擊隊形不是一成不變的,遇到障礙或是不同的地形經常會變幻隊形。

不僅如此,最讓人恨得牙癢癢的是這些士兵根本不講武德,一旦攻擊受阻他們就會立即呼叫炮火支援。

這個炮火併不是重炮,而是位於後方的迫擊炮。

一般來說對方每個排都會配備有兩門迫擊炮,而且這種迫擊炮雖然口徑不大,但異常輕便靈活,能夠跟隨步兵行動,而且這些炮兵打起炮來根本不知道什麼叫節儉,許多大日本帝國的勇士就是被這種迫擊炮炸死的。

“轟……”

一枚炮彈落在距離三浦正雄的不遠處,雖然沒有炸到人,但飛揚的塵土和硝煙依舊將三浦正雄和兩名衛兵嗆得咳嗽連連。

一名衛兵勸道:“少佐閣下,我們還是往山上退吧,支那人的攻擊太猛了。”

三浦正雄看著緩緩攻上來的那些穿著灰綠色軍服的身影,咬了咬牙:“好……傳我命令,後撤到山頂重新組織防線。”

“嗨!”

一陣尖銳的哨聲響起,這是撤退的命令。

聽到這個聲音後,原本還在艱難抵抗的日軍開始交替掩護朝著山頂撤退。

山腳下的吳成楓從望遠鏡裡看到這一幕後大喜:拿起從身邊的通訊兵揹著的步話機上拿起話筒,“三連……三連,鬼子正在往山頂撤退,你們馬上加大攻擊力量,務必多加殲滅鬼子的有生力量,爭取一舉拿下棲霞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