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返程(第1/2頁)
章節報錯
“開戰前,日本的常備兵力雖然只有38萬,但他們的預備役和後備役的人數卻高達440萬。
反觀我國現役士兵只有170萬,補充兵50萬。海軍噸位十一萬噸,尚不及日本十分之一。空軍僅有戰鬥機三百零五架,合各式飛機一共僅有六百架。
相比陸軍,海空軍的實力跟日本相比更是隻有對方十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如此大的差距自然也讓不少人絕望。
但是日本卻有一個先天性的弱點,那就是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幾乎所有資源都依靠外部輸入,這也是為什麼日本要不惜勒緊褲腰帶也要傾舉國之力建設一支世界第三海軍的緣故。
只可惜,成也蕭何敗蕭何,日本固然擁有了一支強大的海軍,但也因此而不得不將大部分的資源都投入到了這支吞金獸當中,對於陸軍的建設要遠遠遜色於海軍。”
高洪明在臺上款款而談,臺下的記者固然聽得聚精會神,一旁的王靖國嘆道:“原本以為高家娃子只是隨便說說,沒想到居然言之有物,著實難得。”
趙承綬點頭道:“軍人嘛,能打幾個勝仗沒什麼,但年紀輕輕就能有如此戰略眼光的年輕可就太難得了。”
雖然華夏和日本已經全面開戰好幾年,但受限於這個時代資訊傳播的速度,許多國人別說對日本的情況了,就算是對本國的瞭解都很缺乏。
是以當高洪明將華日兩國陸海空三軍的實力、政治體制、經濟情況、國際關係一一擺出來,用資料進行分析,做出對比後,不僅臺下的記者聽得目瞪口呆,就連閻錫山這些高階將領聽後也大有茅塞頓開之感。
“好了,以上是我對華日兩國的實力進行的對比。
但正如我剛才說的那樣,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日本的經濟固然發達,但資源卻極其匱乏,加之地震貧乏,這也造就了日本人天生缺乏安全感,所以從明代開始日本人就開始了對外擴種的腳步。
只可惜到了現在全世界的地盤基本上已經劃分完畢,日本人想要當世界霸主勢必要從美英等老牌強國手裡搶地盤,可大家想想看,西方國家會允許日本從自己的盤子裡搶東西吃嗎?
是以美英等國和日本勢必要有一戰,而這就是華夏的契機了。”
聽到這裡,有記者舉起了手,“高團長,日本人現在連華夏都沒能完全征服,他怎麼可能跟美英開戰,這不合理啊。”
不少人點點頭,兩線作戰乃是大忌,日本人應該沒有這麼蠢。
高洪明意味深長的說:“你說的確實有道理,可你忘了。華夏什麼都有,唯獨沒有石油,沒有石油,日本人的戰艦、戰車就得停擺,所有機器就得罷工。
石油已經成了日本人脖子上的一道繩索,只要英美兩國願意,他們隨時可以將日本人慢慢絞死,大家想想,以日本人的性格會任由自己的命脈掌握在別人手裡麼?
而且大家不會以為日本人勒緊褲腰帶建設起來的那支海軍是擺設吧?所以我認為,日本和美英等國開戰不是可能而是必然。”
高洪明的話條理分明環環入扣,從本質上解剖了日本和世界各國的關係,眾人聽後不禁大為感慨。
又有人問,“高團長,你認為日本人和西方國傢什麼時候開戰?”
高洪明想了想,“如果不出所料的話兩年之內美日必有一戰。”
“譁……”
眾人一陣驚歎,高洪明說得也太肯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