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南北方買菜的差異(第1/2頁)
章節報錯
雖然李國強不懂經濟學,但是他會算成本和利潤啊。
不然他怎麼能從大陸跑來香港當包工頭呢?
雖然比不上那些商業大佬厲害,但是絕對不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笨蛋。
會虧本嗎?
這樣算起來確實會。
因為雞蛋的毛利潤還真的沒有50%。
如果每個人都拿著50元買到的100元代金券來賣雞蛋,趙子彤當然是虧本的!
但是虧本的生意是沒有人願意做的!
其實,代金券也好,優惠券也罷,都是一種價格歧視。
這裡,趙子彤不好跟李國強解釋, 但是她願意簡單的說明一下,
因為李國強不像高峰。
趙子彤一邊點著錢,算著賬,一邊把自己代金券的原理解釋給李國強聽。
她真的覺得李國強以後會是自己生意上的難得的合夥人人選。
因為他是個難得的明白人,有基本的良心,又願意信任自己,而且又勤快又一顆學習的心。
更難得是是他有自己的主見,不像高峰那樣,被自己老婆挑撥幾句就雞飛狗跳的鬧著要退股。
“國強大哥,對於中國的大爺大媽來說,需要的不一定是佔便宜,而是佔便宜的感覺。”
確實,如果直接降價,短時間內銷量會迅速上升。
但是時間一長,大媽們熟悉了這個價格之後,這種刺激作用就沒用了。
而當你想提升回原來的價格,反而會使得銷量下降。
正所謂:降價容易升價難。
而使用優惠券的形式,利用一種對比效應,使大媽產生了佔便宜的感覺,讓大媽產生一種有便宜不佔白不佔的衝動,從不買到買,從買到多買。
劉勇聽完了沒有馬上點頭,而是從口袋裡掏出一包紅雙喜,給自己點了一支菸。
抽完了這支菸,他才不好意思地說:“真沒聽懂!”
趙子彤沒有笑話李國強。
她是“牛逼轟轟”的穿越者沒錯,但是要比腦子靈活,她還比不上50年代就發明了“賣樓花”的霍建東的爺爺呢。
90年代的香港一點都不落後,這個年代這個地方的聰明人到處都是。
趙子彤要是覺得人家聽不懂,就隨便取笑人家,以後大把被人無情取笑的時候。
“沒關係的,國強大哥,沒有人是什麼都會的,就好像我,就不懂裝修這一塊的門道,以後我還得多跟你學習呢。”
確實如此,人各有長,仗著自己懂得經濟學就了不起?趙子彤還不至於那麼驕傲,她笑著說道:
“沒聽懂,我就再直白點解釋給你聽。”
見趙老闆願意耐心教自己做生意,李國強摸了摸自己的小平頭,不好意思地咧嘴笑了:
“雖然我不是聽得很明白,但是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理解的,說出來你聽聽,看看理解得對不對?”
“好咧,你說,我聽著呢。”
“這個香港的大媽們買菜啊,和北方人不一樣,她們一次不一樣可以買夠100元,有時候就買半根排骨,幾根青菜就算完事。”
李國強根據自己觀察到的情況,說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