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鄭莊公說了那句話:‘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壞事幹多了,一定會自取滅亡,你就等著吧。”

霍景添點起一支雪茄,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望著兩個兒子問道“你們贊不贊成這句話,又覺得兩兄弟以後的命運會是如何?”

大兒子霍建英搶先說道:“老豆,我從來都不信什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我只相信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霍建英的文化不高,但是人在江湖,這兩句古話還是聽過很多次的,就算沒有翻過書,也至少看過不少電影啊。

這兩句古話在《古惑仔》電影裡就是耳熟能詳的臺詞。

霍景添點點頭,這句話確實不錯,讓他一個白手起家的商人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不是搞笑嗎?

那只是弱者拿來安慰自己的藉口罷了。

這個社會從來都是弱肉強食,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誰能笑到最後,誰就是改寫歷史的人。

所謂的“惡有惡報”,往往是肆無忌憚的、沒有意義的、無聊的、持續性作惡。

這種人不是“惡”,而是“傻”,這種人是因為“傻”才招致不好的下場。

就比如想要喜歡錢就去搶劫,恨一個人就殺人,喜歡一個女人就去強姦,這麼蠢的作惡手法,自己不倒黴誰倒黴?

真正聰明的“作惡”,是在最關鍵的時候不要臉、不要良心,而在常態下不作惡,關鍵時候要心狠手辣。

就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平時滿口仁義道德,關鍵時候還不是對自己的兄長痛下殺手。

還有什麼善有善報,善良可以賺錢的話,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會是慈善家。

不分物件的善良就是最愚蠢的行為,特別是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這個年代還沒有“聖母婊”“聖父”這樣的詞彙,不然霍景添一定會把這詞語深深刻在腦子裡。

“建東,你覺得呢?”霍景添抽了一口雪茄,看著一直不說話的小兒子。

小兒子隨他,心思深沉,從來不會隨意表現出自己的想法。

這樣是好,但是很多時候連自己都捉摸不透他,這讓習慣了掌控一切的霍景添很不舒服。

“爹地,你覺得這個莊公是聰明還是愚蠢呢?”

霍建東沒有立刻回答自己爸爸的問題,而是以一個問題來回答一個問題。

“贏了不就是聰明瞭,輸了不就是愚蠢了!”

不等自己父親回答,霍建英就赤急白臉地插嘴道,

這個小弟是不是去英國讀書讀懵了,這種問題都不會回答,還好意思反過來問自己老爸。

霍建東俊眉一挑,嘴角晨起一抹不帶溫度的笑意:

“那大哥覺得這個共叔段最後怎麼死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