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臂有好看的線條,翻炒牛河的動作利索乾脆。

香港街頭翻滾著的牛河還有那熱汗淋漓的男臂,於食於色皆是風景。

但是趙子彤卻無心欣賞這股風景。

“乾杯!李大哥,你多喝點!”

兩瓶珠江啤酒,一碟幹炒牛河下肚。

她已經從黃毛大哥那裡獲得了不少有用的訊息。

黃毛大哥叫李國強,今年38歲。

黃毛大哥和幾個兄弟雖然打扮得象黑社會收高利貸的。

但其實他不是本地香港人。而是在七十年代從大陸偷渡過來的裝修工人。

說是裝修工人,其實在他們老家就是就是泥瓦工。

在那幾年自然災害的年代裡差點被餓死,一家人才逃到香港。

香港是一個很特殊的城市。

不僅是地理位置特殊,歷史原因也很特殊。

從1841年香港“賣地”至1941年日軍侵佔香港的100年間,

香港作為遠東地區的貿易轉口港和商埠,主要產業是轉口貿易。

以及圍繞轉口貿易發展起來的航運業、倉儲碼頭和船塢業,和金融業等。

所以後面很多富豪發家都是靠船運。

比如船王、賭王之類……

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對土地、房屋需求的增加,推動了土地開發和房屋建設的展開。

但是由於當時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房地產業仍處於萌芽階段。

創辦於1898年的英資置地公司,是當時最重要的地產公司,

在香港最繁華的商業核心區中環,持有一系列優質的物業組合。

當時,地產業的主要經營方式是置業收租,地產發展併成為整個行業的主流。

總之,置業收租給大業主和置業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總結起來就是:

不管在內地還是香港,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

有土地的就是大佬……

以前是田地出租給佃戶,

後面是土地出租給公司和打工仔。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香港經歷了3年零八個月的日本法西斯統治。

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港英政府才能重返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