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夜宴

京華的少壯派是京華國際最鋒利的一把尖刀,這一批人年輕,有衝勁,專業素養又很強,是京華國際這麼多年南征北戰地重要支柱。

同時少壯派也是京華國際中地那一隻鯰魚。

企業大有大的好處,但是也有壞處,大企業病並不少見。

當體量達到一定地程度後集團會變得比較僵化,更別說像京華國際這種大家族式地企業了。

大家族式企業是區別於家族企業地,家族企業是不管才能都一口氣塞到企業中,這樣的企業很難活的長久。

秦家的京華國際是大家族式企業,家族的成員也不少但是這些家族成員大部分都是一些從小接受過精英教育的人才。

舉個類似的例子有點像古代打天下時候的皇室掌管兵權。

元老、家族、外戚這些人分別執掌著企業的各項實權部門,一方面可以相互制衡,另外一方面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競爭。

秦藥師很明白企業的內耗是避免不了的,如果避免不了那麼就只能把這種內耗的程度掌握在自己手裡。

暫且不論秦藥師商業上的才華,單是這一手帝王心術就足夠讓很多人歎為觀止了。

而且秦藥師的每一步都極其有章法,京華國際創立的那幾年是由兩批人創立的,一批是由布錦華從國外帶回來的人才,這批人後來形成了秘書幫。

而另外一批就是當時的一些基層員工和有經驗的中層管理,這一批人是元老派,而一些元老派又得到了布錦華的悉心培養成為了介於秘書幫和元老派之間的人物。

比如京華的十三太保就是這樣的一群人。

京華分流後布錦華帶走了一批心腹,當時的秘書幫和元老派之間平衡被打破了。

原本在元老派要一家獨大的時候秦藥師把外戚的人引進了集團,當時的外戚來勢洶洶,秘書幫和元老派聯合在了一起才算能夠抵擋的住。

這是秦藥師內部的以打促和,當勢力平衡後爭鬥就會放緩,隨後京華國際走出困境引來了一個新的高峰。

但是這其中不是沒有弊端的,比如說外戚中的一些野心家,這些人要說對京華國際沒什麼企圖是沒人信的,哪怕柳玉嫁給了秦藥師也抵擋不住這些人的貪婪。

於是秦藥師把秦家已經成長起來的一批年輕人引入了集團,同時默許雙方對外戚派動手。

踢出了外戚中的野心家後京華國際變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但是這一切的局面實際上背後站著的都是秦藥師。

當內部穩定後秦藥師又引來了一批優秀的年輕人,這些人充斥在集團的各個中層部門,經過十多年後這一派成長了起來。

現在這一派要入局了,以往只能搖旗吶喊的少壯派隨著領袖馬克的登頂已經成為牌桌上的人了。

丁軍很清楚現在他要把自己從舊派摘出來,從秘書幫摘出來,從元老派摘出來。

從現在開始他們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要找到自己新的旗幟,而這個旗幟就是秦布。

很明顯京華國際要面臨一次新的洗牌了,不管是秦三元上位還是秦布上位都會註定有一批人要失勢。

但是這一批人中不包括少壯派。

哪怕這一派系的人馬隔岸觀火也能最後獲得好處,但是以後那。

秦布上位後外戚派是留不下的,沒人會允許競爭對手的嫡系留在集團。

而秦三元得勢後元老派尤其是十三太保是必死無疑的。

但是最起碼短時間內沒人會動少壯派,可是少壯派這輩子也可能就這樣了。

秦藥師的尖刀可不是那兩位公子哥的尖刀。

而且以少壯派的心氣會甘心嘛?

局面秦布和秦三元現在是看不出優劣勢的,要是嚴格的來說京華國際對秦三元更熟悉一些,外戚派就不說了,元老派和親族中的那些高管不少都是看著秦三元長大的。

但是架不住秦布有個好母親啊,布錦華也許在普通員工心中沒什麼名氣,但是在一些骨幹中尤其是工齡外二十年以上的骨幹中那就是神明一樣的存在。

兩個人誰能獲得最後的勝利還真不好說,但是丁軍知道他們這一批人真的該做些什麼了,否則就真的要被這個時代淘汰了。

國內的財富更迭是很快的,比如最近幾年火爆起來的網際網路行業就沒有京華國際什麼事情。

倒不是京華國際不敏感,主要是真的競爭不過那些外國的風投機構。

網際網路行業的企業都是有野心的,他們追求的是納斯達克上市,投資上來說錢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