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星辰在短暫的沉默之後,問出了自己非常在意的疑問:

“那麼,能量消耗持續增長的原因是什麼?應該有文明專門探究過吧?有沒有結果?”

閃光非常平靜的繼續扣字回答:

“結論,能量消耗持續增長的原因,就是文明規模和級別的持續發展,導致的生命對生活需求的自然增長。

“示例,人類和羽虎這種型別的碳基生命體,在前文明時代可以直接在野外生活,手動捕獵小動物和採集果實就能生存。

“進入文明時代之後,你們需要有手工建造的房屋,需要有方便獲取的火源和水源,不只是生活需要,還要用來種植和畜牧。

“到了科技時代之後,你們需要繁多的衣物和娛樂用品,需要有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需要充沛的電力和各種機器。

“到了太空時代之後,你們需要環境完美的人工建造星球,你們需要有基因層面的醫療和輔助設施……

“隨著文明的發展,正常生活所需的能量越來越高,這是理所當然的邏輯,放到更長的區間內也是如此。”

許星辰有點明白了,但是仍然有些不理解:

“這是科技發展導致的變化吧,如果文明的科技發展遇到瓶頸,長期無法再有實質性的進步的話,這種需求也就不會上升了吧?”

許星辰最後的問題說的有些不確定,因為這些話話說到半截自己就基本明白過來了,所以問題提出來之後就自己給出瞭解答:

“等等……就算是科技水平本身遇到瓶頸,也不會影響應用科技的繼續研發,也不會阻礙生活需求的持續上升的。

“甚至還可能會反過來促進應用技術發展,因為基礎科技鎖死了之後,產品不會因為技術迭代而淘汰,可以放心深入研發。

“而這種持續的深入研發,會不斷的逼近當前技術支撐的極限,讓生產消耗無限接近能夠提供的能量的極限。

“與此同時,生命的生活環境和舒適度,也因此持續不斷的提高,最終逐漸逼近生產力承受的極限。

“但是,生命與環境是互相影響的,生命在高舒適環境下甚至數億年之後,肯定就無法適應低舒適度的環境了。

“反過來看,就算環境舒適度本身完全不變,持續保持了十億年的時間之後,對於生活在這裡的生命而言,就算是這裡原本是非常舒適的環境,也會變成了最為基本的生活環境。

“關鍵是,這時候生產力已經達到了極限,全部的能量收入都用來維持生活環境,卻依然只能勉強滿足生活需求。

“稍微有一點意外,生活環境一旦有明顯降低,那就像是把金魚扔到了汙泥裡面。

“這不只是能不能忍受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活下去的問題,這也就你說的被動衰退吧?”

閃光聽完之後抖動了幾下,給出了肯定的答覆:

“是的,一億年和十億年,都是量變累計引發質變的重要節點,而變化本身實際上是持續的。”

許星辰跟著輕輕點頭,然後繼續順著這個思路思考:

“所以,解決這個的方案,出了科技突破,生產力再次上升,就只能想辦法降低能量消耗了。

“理所當然的方法,就是降低生活環境水平,也就是把乾淨的魚缸變成爛泥坑。

“同時深度改造自身的生命形態,讓自己從金魚變成泥鰍,變成能夠適應只有爛泥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