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大使館,星海聯盟和地球人算是有了正式的關係,標誌著地球人與星海聯盟的關係更進了一步。

雖然星海聯盟說過,不會直接向地球人提供技術,但是暗處的方向上的指引仍然在,加上公開的錯誤研究提醒,就已經能讓人類社會的科技發展大幅度加速了。

相比原本歷史時空的地球而言,是真的坐上了快車道。

到了帝國一百六十年的時候,整體科技水平就已經達到了原本時空地球的2020年代,提前四十年進入了網路時代。

在航空航天相關方面,更是大幅度領先。

因為當前時空的地球人的航空事業,是在火星兄弟的督促和引導下,一直持續不斷的快速發展的,而沒有出現任何斷檔。

從帝國一百三十八年開始,人類聯盟平均每兩年發射一次新家園移民火箭,而且每次的火箭都不只是一發。

經過二十年的持續摸索和改進,最新的新家園系列運載的效能,已經遠遠超過了歷史上人類的最強火箭。

最新的新家園八號火箭,起飛重量超過了三萬噸,運輸載荷逼近一千噸。

新家園的自主移民數量,在二十年內積累到了三千多人,這些移民還生下了一千多個孩子,總數量達到了五千人。

而這總計五千多人,讓最初的第一居民點,變成了一座河濱小鎮,還另外修建了八個村莊級別的居民點。

順著小鎮旁邊的河流而下,飄行不到一百公里,就能抵達這條河流的入海口。

入海口的旁邊,是星海聯盟輔助移民建造的第二居民點,一座容納了百萬人生活的港口城市。

同時,在第二居民點城市的周圍,還有十六個人口過十萬人的小城,小城的周圍還有近百個小鎮和村莊。

總的星海聯盟輔助移民數量,已經達到了五百萬人,足夠構建一個小型國家。

經過二十年的建設,這些城市和鄉村互相配合,已經基本實現了農業和工業產品的自給自足。

人類聯盟這個框架的作用,也如同許星辰和人類政治家們預料的那樣,在新家園起到了實際執政府的作用。

同時在地球的作用,也一直在持續的上升,機構不斷的完善,越來越多的地球人,特別是新生代的地球人,很多已經將人類聯盟視作是人類社會的同一政府了。

這一切的變化,除了地球人類自己的聚合傾向之外,更多的還是星海聯盟的榜樣和引導作用。

在這二十年裡面,星海聯盟與地球人類的關係,經歷了幾次小的波折,但是總體上是持續升溫的。

越來越多的人類,已經拋棄舊時代的國家和民族觀念,開始族群的角度思考問題,這與人類聯盟機構的權責的提升相輔相成。

相應的,持有這種觀念的地球人中,很多都還有進一步的激進觀點,他們認為地球人類應當與星海聯盟的合併。

既然雙方本來就是同族,那就應該融為一體。

不過人類聯盟和星海聯盟的高層,都始終並沒有對這件事情發表看法,顯然官方是不想去觸碰這個話題的。

因為同樣有大量的普通人暫時接受不了這種合併。

許星辰和大部分艦娘們,也不是很想讓大量的地球普通人,就這樣直接加入星海聯盟。

地球人類沒有與艦娘共同生活過,並不明白艦娘們的真正來歷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