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園星球,人類探索飛船的墜落點,這片位於大河沿岸的地區,已經被確定為人類在新家園的第一個居民點。

按照人類聯盟提前制定的規則,這塊地方被命名為“第一定居點”。

後續的新家園上的其他殖民點、居民點,以及由此發展起來的村莊、鄉鎮、城市,也將繼續用這種編號方式的命名。

如果某個局面點有特殊的情況,在內部自發的出現了某些約定俗稱的稱呼,才會被正式的改成相應的名稱。

現在,第一居民點只有八個人。

八個航天員,在拍完照片,發了訊息之後,稍微休息了十幾分鍾,正好也在收到了地球的回信之後,就開始忙活了起來。

強撐著還在適應狀態的身體,從返回艙中取出攜帶的物資,開始偵測周圍的環境,準備搭建臨時營地。

對於人類而言,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星球,沒有地圖,不知道氣候特徵,不瞭解生物習性……

對於八個人類而言,森林中的環境,也是存在一定風險的。

周圍森林裡面活動的小動物,聽到返回艙墜落的聲音的時候,就直接四散逃跑了。

老虎之類的大型掠食動物,看到巨大的返回艙字之後,也都迅速離開了現場。

但是以掠食動物的習性,他們很可能會再次回來。

幾個航天員都帶著槍械武器,但是彈藥數量比較有限,而且留在太空三個月的他們,身體和精神狀態非常的差。

白天遇到偷襲的猛虎,晚上遇到成規模的狼群,都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雖然大家都知道,火星人正在暗中保護,但是無論是人類自己還是火星人,都是期待先驅們能自力更生的。

所以他們得用最快的速度,準備好相對全的營地。

他們迅速選擇了營地的位置,只是暫時也沒得選,第一個臨時營地,肯定要圍繞返回艙來修建,那是個天然防護設施。

然後用返回艙本體的部分外部結構,加上在周圍收集到的樹枝和石頭,在返回艙周圍修建營地的簡易圍欄。

同時在返回艙入口方向修築篝火圈,一堆持續燃燒的篝火,是野外露營的必要設施。

反倒是居住用的帳篷,被放在了最後階段,因為有返回艙在……

新家園的移民先驅們開始忙碌之後,地球方面的西奈海峽莊園裡面,許星辰的活效能量展示裝置,就改變了主要的展示畫面。

畫面的核心從太空變成了地面營地,在第一居民點的上空,有幾個不同角度的機位,持續記錄著人類先驅者們的所有行動。

然後地球的媒體們,可以透過拍攝活效能量展示裝置的畫面,直接直播新家園第一居民點的開拓行動。

看著他們拆解返回艙結構,看著他們收集石頭和木頭,看著他們修築圍欄。

這些本來都是頗為辛苦和無聊,而且非常耗費時間的事情,所有的人類高層代表和大部分人類觀眾,都看的興致勃勃。

許星辰感覺,這大概就是直播的魅力吧,讓一件部分無聊的事情變得有趣起來。

更何況,新家園居民點的修建,對於人類而言本來就意義重大,直播的吸引力就更高了。

在異星球的第一鏟子土,第一塊石頭,第一根木頭,第一把火,第一頓飯,甚至第一次撒尿,無數個第一次可以感慨。

返回艙著陸的時候,第一定居點的時間與地球基本同步,實際上已經是下午來。

後面半個下午的時間,先驅者們在緊張的忙碌,一直到傍晚的時候,營地也只能說是勉強搭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