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新星球的相關報道公開之後,關於新星球的各種猜測和熱度,迅速超過了已經坐好位置等降溫的金星。

畢竟,那顆新星球是未來的宜居星球,是火星人送給地球人的新世界。

這幾年來,與這顆新星球相關的各種猜測文章,各種型別的幻想都是層出不窮,甚至出現了某些神秘化的傾向。

有些人士聲稱,那就是人類的應許之地,人類將離開地球的家園,前往這個新的星球生活。

新星球的名字,也在非常激烈的逃跑之中,有人建議叫新地球,有人建議叫桃源,有人建議叫蓋亞,還有人建議叫伊甸園。

人類聯盟的科學家們,在緊急討論了幾天之後,建議嘗試向目標位置發射探測器,嘗試近距離觀察行星搭建場地。

那是比行星轉移更加震撼的超級工程,就算是單純的過去看熱鬧,也是完全值得的!

這也是對航天技術的嘗試和提升啊!這是當前地球社會上的絕對正確目標!沒有人能夠阻攔。

整個人類最頂級的航天人員,最優秀的製造廠商聯動起來,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探測器和新火箭的測試。

當他們把相關裝置準備好,並且成功送到小行星帶的目標點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帝國一百三十年。

艦娘們有了兩次星球搭建經驗,搭建速度比之前更快了,而且這次是在小行星帶,而不是柯伊伯帶施工,效率進一步的提升了。

經過五年的忙碌,星體本身已經堆砌組裝完成,正在對星體加熱熔融。

當人類聯盟的探測器趕到現場,拍到的搭建中的星球的照片,就是一團星球大小的融化的岩漿球。

同樣是四顆火星人的星球戰艦,團團圍住那團暗紅色的巨型熔岩球,似乎是在修整調節行星的狀態。

這過程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然後開始給岩漿球輔助快速降溫,讓星球從外向內迅速固化。

艦娘開始用更多的星球戰艦,轉移更多的冰塊小行星往行星上扔。

這是行星表面構建的重要過程,水是生命之源,合適物質迴圈的重要載體,至於冰塊的降溫效果,只能說聊勝於無吧。

又是兩年多之後,行星的主體結構基本定型,同時完成了行星殼的板塊拆分,也完成了海洋和陸地的佈局劃分。

大氣的成分和濃度都已經調配完成,星球表面溫度降低到了五十度以下,但是相對地球和人類而言仍然非常高。

行星表面的水體迅速的蒸發迴圈,地面上和海洋上到處都是雲霧繚繞的,看上去宛如巨型的桑拿浴室。

溫度要降低到地球人能接受的程度,仍然需要幾年時間了,但是整體生物圈的搭建,現在已經可以開始執行了。

行星搖勻、冷卻、固化的過程,那些壯觀的奇異景象,被人類的探測器記錄下來,在人類社會中廣泛的傳播。

在人類看來,這樣一顆新星球的構建,對於火星人而言,似乎就像是在澆築一棟建築物……

只是這個建築物的規模比地球還大,他們可以像是修路一樣澆築一顆星球,這讓人類對於火星人的能量,又有了新的理解。

當艦娘們開始構建生態圈的時候,人類也跟著開始更加的騷動起來。

很多人類激動的想要過去,是真的直接登陸上去,而不是透過探測器遠觀了。

因為大家都知道,星球建造已經到了後期了,現在這個星球已經可以允許生命存在了。

單純的說宜居程度,在太陽系的範圍內,已經超過地球以外所有行星了。

人類只要帶好防護措施,已經可以直接登陸上去了。

自從時間前與火星人取得聯絡之後,得知可以得到一顆新的星球之後,人類的載人航天專案的優先順序,就直接提到了最高。

在過去的十年裡面,人類先後完成了載人航天試驗,太空行走實驗,並且成功登陸了月球,而且一連去了三次。

最關鍵的是,完成了持續120天的太空持續生活試驗,因為從地球去金星只需要10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