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星辰繼續留在太空之中,居中協調指揮和安撫,看著各方面的工程逐步走上正軌。

同時也在慢慢考慮,對這個時代的地球歷史的干涉思路。

有了上次的經驗,也有了足夠的時間,許星辰希望這次的干涉,足夠的順滑和自然。

許星辰首先列了一個表格,確定那些事情可以做,那些事情不能做。

艦娘直接作為戰艦,直接操控自己的武器和裝置,直接加入戰場上打仗的情況,這次徹底禁止。

包括提供海上和空中支援的行為,同樣也被禁止,不然後面參戰人員找不到支援的隊伍是哪個,也可能會留下不解之謎。

艦娘隱藏在隨機性事件之中,在人類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暗中影響最終結果的操作,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有選擇的使用。

艦娘向人類直接提供裝備的情況,這次也徹底禁止。

艦娘向人類提供戰艦零件,在本地組裝戰艦的情況同樣要禁止,追溯不到零件來源同樣會留下不解之謎。

艦娘不直接參與戰爭,而是以人類的身份收集資訊,打探情報,作為特戰和間諜執行任務,也可以有選擇的使用。

艦娘提供技術,指導本地人建設工廠和發展科技的情況,也可以有選擇的使用。

艦娘作為政務和軍事管理人員,訓練指導人類行政和練兵的行為,同樣是有選擇的事情。

這些操作,都要給對應的艦娘合適的身份,在人類社會中長期生活和工作。

而不能是需要的時候憑空冒出來的,忙活完了就徹底消失的神秘人。

總的來說,硬體上的支援不行,不能直接給東西,軟體上的支援可以,可以指導他們造東西,但是也要儘可能合理存在。

在這樣的基礎上,許星辰也開始仔細的觀察和分析這個時代,規劃更加詳細的干涉方案。

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這個時候的地球文明,還沒有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工業化的力量還沒有完全展現。

火車在六年前被髮明,但是目前還沒有正常運營的火車線路,所以地面上的運輸仍然完全依賴畜力,運輸能力相對有限。

蒸汽輪船更是還沒出現,更加沒有普及,所以海上的遠航仍然依賴帆船,而帆船的航行則依賴和受制於洋流和季風。

此時的海上探索能力也相對有限,向陌生地區的投送能力也非常有限,對內陸地區的探索和掌控能力更加有限。

此時歐洲殖民帝國的亞非拉的殖民地,常駐計程車兵通常都只有幾千人,主要武器仍然是滑膛槍、滑膛炮,用的還是黑火藥。

殖民者與殖民地土著文明的武力對比,還沒有形成絕對壓制,殖民方式仍然是佔據區位優越的據點,然後與土著進行貿易。

對於沒有什麼油水的島嶼,大部分都是宣稱所有權,甚至只是標記一下就不管了。

例如南太平洋的主要島嶼,現在都還只是曾經被歐洲探險者發現,但都沒有被移民和開發,甚至沒有被直接納入殖民地體系。

如果稍微瞭解一下世界各地歷史,就會發現很多的島嶼國家,都是在十四到十五世紀就已經被發現了,但是一直到了十九世紀中後期,才被殖民帝國逐步吞併。

包括夏威夷、斐濟、薩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等等,被殖民者徹底征服都是在這個時期,都是蒸汽船開始普及之後。

蒸汽船的巨大作用,是人類不再依賴和受制於洋流和季風,可以相對輕易的穿越以前難以抵達的區域。

關鍵是,可以有計劃的向固定區域持續輸送人口和物資,受到風向和天氣的影響大幅度的減弱。

現在是十九世紀的初期,在蒸汽船和蒸汽火車出現之前,全球的大規模的殖民行為尚未開始,世界各個地區還是相對孤立的。

十九世紀的前幾十年,是殖民時代最後的藍海階段,是搶佔所謂無主土地的最後關口。

與此同時,大清正處於王朝中期繁榮階段的尾聲,人口也達到了作為古典王朝能夠承受的極限。

在10年後的道光十年,大清人口將突破4億關口,屆時全世界人口正好突破10億大關,大清人口數量佔全世界的40%。

世界其他地區人口6億,其中印度地區人口2億,歐洲人口2億,非洲人口1億。

再其他地區人口約1億,其中南北美洲加起來4000萬,奧斯曼地區3000萬,南洋地區2000萬。

再其他地區人口約1000萬,例如澳洲只有幾萬英國流放犯,再加上三十多萬土著黑人,總人口不到四十萬。

因為在沒有蒸汽船之前,無論是從歐洲還是亞洲出發,要去澳洲都非常的麻煩,都要先去南美洲轉一圈,因為洋流是這麼走的。

既然都到美洲了,幹嘛不在條件更好的美洲定居,去澳洲那鳥不拉屎的地方幹嘛?瞎折騰嗎?

原本澳洲就是隻有流放犯人,後來還是發現了金礦的訊息傳開,自發移民才稍微多了點,白人在1850年才增長到了四十萬。

現在到未來的二三十年,大清人口是整個歐洲的兩倍,是整個美洲的十倍,對其他主要國家都是十倍乃至二十倍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