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七章 蒙大拿與中途島都要有(第1/2頁)
章節報錯
歷史上的白頭鷹,一直沒有想到大和是完全徹底的違約艦。
最初以為是類似南達科他的級別,也就是標排35000,三座三聯裝16英寸級別主炮,28節航速的新銳戰艦。
腳盆雞的保密做的又極好,連給三德子的資料都是假的,甚至自己標註的資料也是假的,主炮是三座三聯裝40厘米炮。
關鍵帶有這個資料的電文,又被白頭鷹給截獲了,而且先後截獲了兩次,一次來自三德子,一次來自腳盆雞自己。
所以白頭鷹在二戰的絕大部分時間內,都始終認為大和跟武藏最多是45000噸的級別,三座三聯裝40厘米炮,
從中途島開始,白頭鷹陸續抓到的一些腳盆雞俘虜,俘虜多次報告了他們建造的標排50000噸到57000噸以上,主炮45厘米或者18英寸左右,史上最大最強戰列艦的情況。
其中還包括,在大和、武藏號上都服役過計程車兵,也提供了類似的資料和非常詳細的情況說明。
但白頭鷹情報部門始終認為,這都是“不太可信的資料源”,都是很“明顯被誇大”了的。
說白了,白頭鷹覺得腳盆雞的大頭兵在吹牛逼,因為很多腳盆雞的大頭兵都會有意無意的吹牛,以混淆真實資訊。
有俘虜聲稱,腳盆在43年已經建成了10艘新型戰列艦和巡洋艦,他表示這些船能達到47節航速,其中就有大和號。
所以白頭鷹始終認為,自己截獲的腳盆和三德子的官方資料,應該比這些俘虜的吹牛逼靠譜。
以至於直到把武藏幹沉的時候,他們才終於徹底弄清楚了,大和級確實是六萬噸以上,使用十八英寸主炮的超級戰列艦。
說起來也是諷刺,腳盆雞如此努力的保密,保密也確實非常成功,以至於白頭鷹從頭到尾,都沒有太過重視過大和級。
最後也沒有什麼壓力的把大和級送去了海底。
“我把她打死的時候,才知道她真的很強,以前我都小看她了,還好我技高一籌……”
這大概就是當時白頭鷹的情況。
但是現在,既然提前知道了大和的情況,而且對戰列艦也有了需求,也就理所當然的要對位設計,最好是形成壓制。
至少要有9門18英寸主炮,還要能夠迅速開工投產,還要求能夠儘快完成建造,這顯然就不可能重新設計什麼了,只能用現有的方案、技術、圖紙拼湊。
幸運的是,相關基礎研究和測試,在海軍條約之前就做過,當時就有早期18英寸艦炮設計方案。
等時間到了38年,戰列艦噸位放寬到45000噸的時候,還設計過9門18英寸炮的低速主力艦,其實是衣阿華同期方案。
當時形成了18英寸48倍徑的三聯裝炮塔,每座炮塔總重量2200噸,炮彈重量3200磅(1451公斤),45度仰角時射程40公里。
珍珠港之後,設計人員也完成了六萬噸級的蒙大拿級戰列艦設計方案,並且有多個款式可以選。
所以現在要做的,就是把蒙大拿方案的最優選項整合並最佳化,把三聯裝18英寸艦炮簡單最佳化之後裝上去。
想要在主炮口徑上碾壓對手,在短期內完成20英寸的主炮的定型是不現實的,繼續最佳化mka主炮都已經來不及了,只能在保證基本引數的同時堆數量。
基於這樣的基礎和方向,設計人員很快完成了設計。
主要引數是標排63000噸,滿載75000噸,裝載四座18英寸48倍徑三聯裝炮塔,主裝甲厚度16英寸,水平裝甲8英寸,動力輸出21.2萬馬力,最大航速28節。
設計方案很快就得到了透過,訂單數量也被提升到了六艘,並且要在42年8月內開工兩艘,年底之前再開工兩艘。
因為根據目前的訊息,大和級至少有一艘已經服役,一艘即將服役,後續可能還有,所以蒙大拿不能比大和少。
最後兩艘蒙大拿,以及最後的兩艘衣阿華,等船塢擴建或者埃塞克斯下水騰出空間之後開工,時間節點定在43年6月之前。
這些戰列艦必然要佔用航母的預算和資源,以及最為重要的大型船塢,所以航母的相關工程就得對應縮減。
同時航母相關設計和建造工程也要改。
要提升甲板的防禦力,要搭載更多的飛機,航母艦體也得對應的放大,還都是歷史上她們總結的經驗。
這種經驗的總結就是中途島。
歷史上的中途島就是42年8月登記註冊命名,43年10月27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工的。
現在時間再度提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