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五號艦娘星改進版,最後一次發射模擬完成,沒有出現不可控問題。

不是沒有任何問題,沒有人可以做到完美,但是隻要問題在可控範圍之內,可以承受後果的小問題,就是可以接受的。

遠望一號再次轉身,帶著所有人一起看向許星辰:

“指揮官,發射再模擬完成,資料正常,可以發射。”

許星辰輕輕點頭的同時問:

“那具體什麼時候發射?”

遠望一號說:

“現在……或者今天晚上都可以。”

許星辰有些好奇的問:

“這兩個時間有什麼區別嗎?晚上是更加容易觀察嗎?”

遠望一號認真的解釋說:

“火箭發射的時間視窗選擇,其實主要看我們的火箭運送的載荷的型別。

“如果是偵查衛星、宇宙飛船、太空梭這些載荷,通常都採用‘leo近地軌道’,現在應該說是‘近星軌道’,軌道高度在距離星球200公里到1500公里的範圍內。

“除了臨時的偵查衛星會專門飛得低到衛星軌道臨界點,追求高解析度的看地面上的東西之外,其他正常近星球航天器,正常軌道大多都在500到1200公里的範圍上。

“對於以近星球軌道為目的地的載荷,火箭都是直接送送到目標軌道上的。

“這種衛星和飛船從發射到入軌,時間上也就十幾分鍾到半個小時,而且衛星一天圍繞星球跑十幾圈,對於時間節點不敏感,基本上隨時都可以發射。

“但是,如果是載人飛船,為了預防發射失敗,方便對人員展開救援,通常都是在白天發射的。

“如果是全球定位等通訊型別衛星,大多是要進入‘geo星球同步軌道’的,它們屬於‘高軌道’衛星。

“地球的同步軌道高度是35786公里,咱們的這顆星球的同步軌道高度是55228公里。

“對於以星球同步軌道目標的載荷,火箭通常不會將衛星直接送入同步軌道,而是先送進一個‘gto同步轉移軌道’。

“同步轉移軌道是一個橢圓形軌道,近星球點與近星球軌道契合,遠星端與星球同步軌道契合。

“這種衛星會從近星軌道開始,順著轉移軌道的橢圓弧線,從近星端飛到遠星端,然後自己轉入星球同步軌道。

“這個轉移過程需要好幾個小時的時間,而同步衛星會跟著星球轉,在天空的位置相對不變,但是火箭發射卻要向東飛。

“所以如果在晚上發射的話,衛星抵達目標軌道,展開太陽能電池板的時候,很快就會進入白天的時間,可以能獲得能量補充。

“如果是白天發射,到了地方可能正好是晚上,衛星只能依賴攜帶的電池供能,來撐過第一個晚上的時間。

“雖然衛星的設計,通常都能滿足這種需求,但是還是會降低一定的容錯率,所以通常都會選擇晚上發射。

“對於探月衛星、月球飛船,通常需要在月球進入早晨的時候著陸,這時候月球不會太熱,光線利於確認月面環境,也就是月相為‘新月’的時候。

“這個時間節點恰好對應陰曆的每月月初,所以幾艘阿波羅飛船的發射時間,都是在陰曆初一到初六的範圍內。

“實際上,指定地點的登陸月球的機會,每個月都只有一天,如果發射確定要推遲一天,著陸地點就要對應的轉移,要麼直接推遲一個陰曆月……

“我們這次要發射的載荷有兩種,飛船要去近星軌道,衛星要去同步軌道,必須遷就一個,所以白天晚上都可以了……”

許星辰腦子進化之後,聽完就直接消化了這些籠統的內容:

“我明白了,咱們這次的飛船不是實驗性質嗎,沒有實際載人,也沒有艦娘,只有一些小動物,所以遷就同步衛星吧。

“然後,等艦娘要升空的時候,衛星讓艦娘去投放,就不需要單獨帶同步軌道衛星了,所以到時候都白天發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