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七章 星球改造行動(第1/2頁)
章節報錯
二號行星的條件,乍一看上去似乎非常惡劣,但是在宇宙中其實是非常好的。
尺寸、重力、位置都合適,還有足夠的液態水,只是溫度和空氣成分不合適而已,其中溫度過高也是空氣成分導致的。
單純的有限的調節空氣成分,在行星級別的環境改造中, 基本上是屬於最簡單的級別了。
許星辰得到了環境改造技術包,所有的改造裝置都是現成的,甚至連方案都有近似的模板。
許星辰和艦娘們要做的,就是根據二號行星的具體狀態,準備好人員和資源,在合適的時機送過去就行了。
所以決定進行改造之後,遠望一號就和許星辰一起,再次核算了行星軌道,然後開始跟科研艦娘們一起, 規劃最合適的航線。
二號行星軌道週期256天,三號行星也就是艦娘母星軌道週期384天。
兩顆行星的軌道共振比例是2:3,每768天相遇一次,下一次相遇是在96天之後。
二號行星平均軌道半徑為11397萬公里,三號行星也就是艦娘母星的平均軌道半徑為14960萬公里,所以兩顆行星相遇時的平均最小距離近似於3563萬公里。
如果走海王星模式的近似最小直達航線,就算是用之前的傳統發動機和飛船,也能在一個月內抵達二號行星。
但是許星辰和艦娘們還想更快點,所以就使用中間態物質能量體系,重新設計了所需的太空飛行器。
首先是艦娘母星到二號行星的太空飛船,在現有的太空基地模組基礎上修改而成,也就是一個邊長16米的方塊。
仍然是模組化設計,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組合。
單純的縱向疊加,用一個模組推動航行,可以增加運載量。
單純的橫向疊加,所有模組一起工作, 可以提升加速效率。
正常情況下仍然是立方體疊加,部分用作航行,部分用作載荷艙。
兩個月後,飛船和所需裝置,全部重新設計完成,並且直接在太空軍港中生產出來。
現在艦娘母星的太空軍港,規模已經擴張到了256米,並且建設了相對完整規範的,太空戰艦、戰機停泊碼頭。
二號行星的太空基地,也早就完成了資源補充,然後二號行星仔細掃描了一個月多,已經將二號行星的狀態摸得一清二楚了。
準備前往二號行星的第一批太空艦娘隊伍,也在接受了許星辰的改造之後,又經過了兩個月的太空生活訓練。
考慮到二號行星與艦娘母星的相遇週期長達768天,這次機會過去之後再等下次就得兩年之後了。
所以這批前往二號行星的艦娘隊伍,儘可能的擴大了一些規模,達到了1024名。
雖然是第一次前往這麼遙遠的異星,但是安全性倒也不用太過擔心,這些艦娘們都已經適應了太空生活。
艦體都在改造總更換了中間態物質能量體系,都可以隨時展開艦體當太空飛船,搭載其他的同伴活動。
就算是過去的路上出點問題,大家輪流展開艦體搭載其他同伴飛行, 一路加速飛回來就是了,著急的話可能幾天就夠了。
同時,更強強大的發動機,加上太空和地面都有資源補給基地,讓這些艦娘已經可以實現單艦出入大氣層了。
考慮到艦娘始終有在大氣層內作戰的實際需求,同時大家有不容易接受把艦體改造方塊或者球,所以艦孃的艦體外型保持傳統。
保持著近似二戰戰艦的形態,只是根據太空環境做了一定的修繕,增加了太空內外通用的動力系統。
1024名艦娘實際上是1024艘空天一體化戰艦,也是1024個巨大的移動倉庫,這是任何文明都比不了的超規格外掛……
這1024名艦娘被總編為第二行星艦隊,艦隊的總指揮同時也是這次行動的負責人,再次由遠望一號擔任。
遠望一號是最靠譜的航天科研艦,同時也是能夠參與戰鬥的空天航母,也最善於協調各方面的人員。
然後有遠望二號作為科研相關副手,天狼星作為資訊相關副手,咸陽、青鳥作為安全與執行相關的副職。谷昈
當所有的人員與裝置全部準備完畢之後,距離最合適的時間視窗仍然有將近半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