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望一號聽著許星辰的感慨微笑點頭,右手在艦娘星的位置上點了一下,艦娘星系模擬畫面跳出來,取代了原有的銀河系畫面:

“如果我們跟地球的時間是同步的,在我們擁有超時空通訊與航行能力之前,我們能夠觀察到的太陽系動態都是過去的歷史。

“在獲得相應能力之前,我們關心地球的事情沒有意義, 就算是想要探究歷史真相也做不到,因為根本看不清任何地球。

“我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活動範圍,基本都會在我們當前所在的星系之內,所以一起來看看我們星系內的情況吧。”

許星辰無聲的點頭,看向眼前的星系內模擬演示畫面。

艦娘母星系的整體格局,看上去與太陽系高度類似。

單顆恆星在中間,身邊環繞著四顆岩石行星, 然後是一個小規模岩屑帶,之後是四顆氣態行星,最外圍是一片大規模岩屑帶。

只是中間的恆星畢太陽略小一圈,質量是太陽的0.9倍,介於太陽所屬的g型黃矮星與k形橙矮星之間。

四顆岩石行星的規模,比太陽系的金星、水星、地球、火星明顯要大一圈,其中三顆位於宜居帶內。

四顆氣態行星的規模,比太陽系的母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更加均勻,分佈在30到180地球質量之間。

兩個岩屑帶的物質量,都略高於太陽系的小行星帶,但是單個岩屑個體的尺寸卻小於太陽系。

在這個格局許星辰早就大致瞭解了,不過現在獲得了更加精確的資料,以及更加直觀和準確的星體特徵

八顆行星的基本引數和狀態,岩屑帶的規模和物質總量,全都被精確的標註了出來。

其中最重要的八顆行星的基本引數,被專門放進了一個規範的表格中,行星的名字暫時用一到八的編號兩表示。

然後許星辰就再次注意到,這八顆行星的軌道週期, 實在是太規整了……

旁邊的遠望一號看著許星辰在檢視資料,就主動提醒說:

“指揮官發現了嗎?星系的八顆行星,全部都處於非常精準的軌道共振狀態。

“一號行星軌道週期128天,二號行星週期256天,三號行星384天,四號行星512天,第一岩屑盤1024到2048天。

“五號行星4096天,六號行星8192天,七號16384天,八號32768天,第二岩屑盤30768到131072天。

“比例誤差無限接近於零,如果把我們所在的三號行星刪掉,這些軌道週期的比例會更加的整齊。

“不只是行星之間,那些氣態行星的多個衛星之間,也全部存在精準的軌道共振。

“整個星系共同的等比例軌道共振,將星系內所有天體進行了整體上的繫結,讓所有天體的執行軌道都異常的穩定。”

許星辰看著那個表格上的資料,聽著遠望一號的說明,愣神了好一會兒, 然後再次嘆息說:

“絕對不像是天然形成的對吧?”

遠望一號輕輕點頭:

“像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搖籃。”

許星辰再次點頭:

“所以宜居帶內的另外兩顆行星,也就是第二和第四行星, 也跟大月亮一樣直接是宜居星球嗎?”

遠望一號這次卻搖頭了:

“是也不是, 對於艦娘而言,可以直接登陸和生活,但是卻肯定會很不舒服。

“對於人類而言,都不是宜居星球,但是在某種狀態上說,都非常接近於宜居狀態,”谷胸

遠望一號嘴裡說著,手指依次點選兩顆行星,讓兩顆行星的畫面放大,並排放在整個投影的中間,然後介紹兩個行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