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對比下來,大月球上適宜人類生活的面積,實際上是遠遠超過地球的。

唯一的缺點,是重力只有地球的一半,這對艦娘而言基本都是優點,但對人類而言卻是有一定危險的。

人類長期在低重力環境下生活,可能會導致肌肉萎縮、心臟萎縮,以及骨質疏鬆等病症的增加……

不過考慮到生物汙染,許星辰和艦娘們本來就不準備讓人類過來,而艦孃的生物汙染至少仔細注意就基本可以避免,所以實際的影響不算大。

所以,在艦娘母星的重建工作進行的同時,第三批總計192名太空艦娘,也會在未來半個月內陸續進入太空,其中絕大多數會前往大月球,開始月球首府軍港的建設。

另一邊,能源體系的更新,已經開始逐步推進了。

許星辰設定的幾個不同規格的資源電力轉化裝置,都已經研發完成。

正常使用的各種工程裝置,已經開始逐步的替換動力源。

許星辰原本就有綜合電力系統,在電機電驅動相關方面的技術,是有著非常豐富的儲備的。

但是以前的發電裝置,始終是受到能源特性的限制的,諸如蒸汽輪機和鍋爐,以及燃氣輪機,都需要大量的燃料,同時需要空氣或者是水作為工作介質,這都要佔用相應的安置空間。

現在一輛轎車往工地上一停,就能輕鬆供應一個大工地的用電。

一個集裝箱往電站裡一放,就能供應整個城市的供電。

有了更換資源電力轉化裝置之後,極大的簡化了能源系統的規模,大幅度的加快了重建和擴建工作的速度。

與此同時,資源電力轉化系統,也被用到了現有的艦娘改造上,包括美系新生艦孃的改造,以及其他原有艦孃的改造。

用資源電力轉化系統,無縫替換掉原有的蒸汽、燃氣輪機,搭配發電機的動力源。

不過除此之外,艦娘們的裝備體系,仍然是基本照搬現有的程度系統。

因為理論上更加優秀的,純中間態物質的裝備體系太過龐大,需要對現有裝備進行全面的重建。

這個工程目前還只是形成了框架,暫時只完成了動力和武器系統。

包括各種雷達、通訊、控制等具體功能裝置,仍然需要時間來繼續研發轉化。

所以就以資源電力轉化系統,搭配原有的綜合電力系統,作為臨時的過渡方案。

然後,對於下個階段的任務,也就是宜居星球改造的專案,前期準備的工作也開始了。

要進行改造,首先得有星球,還得知道星球的具體情況,最好的目標就是艦娘星軌道兩側的兩顆行星。

兩顆行星都不再最近點上,距離相對遙遠,許星辰不敢讓艦娘直接過去,但是可以提前投放兩個無人的探測器。

無人探測器,不能讓艦娘在中途補充燃料,所以也不能無限制的消耗燃料,走直線直達了。

所以這兩個無人探測器,會按照傳統的火星探測的方案,走正常的轉移軌道飛過去。

當然,就算是無人探測器,許星辰也是讓艦娘運上太空,要從太空基地出發的。

所以,這些探測器的規模,相比地球的火星探測器,那是根本無法同日而語的。

許星辰直接備了兩組各64個太空基地模組,相當於升級之前的第一太空軍港基地的規模,它們將有四個航母艦娘運上太空,然後整體發往這兩顆行星。

這兩個基地抵達目標行星,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抵達之後回分散成64個超級衛星,對行星的狀態進行全面觀測,為後續的艦娘直接抵達和環境改造做準備。

與此同時,這兩個行星雖然是最佳目標,但是許星辰也沒有完全咬死它們,或者說把目光看的更遠了一點。

再或者說,是給未來的引導任務提前做準備。

現在看到的引導任務,顯然是一步步帶著自己去宇宙探索。

目前的任務可以在母星周圍完成,未來可能要在當前星系內完成,更遠未來的任務可能要去星系之外完成了。

而想要去更遠的地方,最好是要心裡有譜才行。

於是,許星辰又列了一個計劃,準備建造一座超級太空望遠鏡,眺望更遠的星空。

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