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許星辰的提醒,小企業對於自己新“玩具”的好奇,就戰勝了短暫的身體怨念。

小傢伙馬上點頭跳起來,站在大帳篷裡面展開了自己的新艦裝。

直接感應艦裝的整體結構變化,同時瞭解艦裝上的各種新裝備的效能,然後她的小嘴巴張開了就合不上了。

“啊……這機庫的尺寸,這至少能裝八十架f14吧……

“這反應堆的功率和效率,這電機的功率,我至少能跑35節……

“這雷達的探測能力,三百公里外的船,上千公里外的飛機,都無所遁形了……”

“還有這飛機……這飛機……這飛機是怎麼回事啊……”

唸叨到後面,小企業先後放飛了兩種飛機,殲15g和原版的f14一起飛行,然後又放飛了第三種飛機,fc31的完全體殲31。

感受著這三種飛機的效能差異,小傢伙的臉上的表情越來越糾結類。

許星辰看著這情況,就故意笑呵呵的問:

“這三個飛機,哪個更好用啊?”

小企業毫不遲疑的說:

“輪先程序度當然是j31這種隱身戰鬥機,但是它的體型稍微有點小了,實際使用應該重型的j15更好。

“至於f14,從氣動到飛控,從動力到航電,整體上都已經全面落後了,但是我還是更加喜歡f14的樣子……”

許星辰揉了揉她的頭髮:

“我就知道你們會這麼想,所以才沒有把f14給你刪掉,以後正經作戰用殲15配合殲31,f14就留著玩吧。

“後續,我會給f14做一次全面升級,讓它更好用一些,或者說是更好玩一些,或者可以執行某些特殊作戰任務。

“同時,新的重型隱身艦載戰鬥機研發也已經開始了,完成之後應該可以取代這些飛機,可以保持期待……”

小企業愣了一下:

“新的重型隱身戰鬥機……是什麼形式呢?還是和殲31這種常規佈局嗎?可以是f14的變後掠翼形式嗎?”

許星辰頓時就有些無奈了,冷戰中期以後的usn,對於變後掠翼可謂是情有獨鍾的:

“目前看來,如果要追求多用途,追求單一機型部署作戰,的確應該繼續使用殲31這種常規佈局為基礎來設計。

“不過使用純粹的常規佈局的話,是很難追求某些方面的極限效能的,這方面應該還是鴨翼佈局更加有優勢。

“至於變後掠翼,她的設計初衷和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兼顧突防追擊用的高速,以及起降和巡航的低速。

“但是隨著氣動設計的積累改進,飛控系統的智慧進化,航電裝置持續更新,不可變翼型也能兼顧高低速度了。

“這導致變後掠翼相對傳統翼型的直接優勢越來越小,已經無法抹平可變翼增加的死重所導致的劣勢了……”

許星辰說的比較委婉,但是小傢伙還是完全理解了許星辰的意思。

作為航母的她,其實在擺弄飛機的時候,就已經感受自己隱約感受到了。

新時代的全數字電傳飛控,加上智慧化的輔助控制系統,配合翼身融合體、升力體、全動舵面、可動邊條翼、遠距離耦合鴨翼等各種設計方案,在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支援下不斷融合加持,大幅度的擴張了不可變翼型飛機的優勢區間。

變後掠翼的最典型優勢能力範圍,被不可變翼型飛機透過技術手段逐漸覆蓋掉。

可變翼型的翼盒等必要配套設施的死重,卻無法透過技術手段大幅度的降低,最起碼降低不到機翼摺疊結構的重量以下。

同時可變翼型的掛載能力,相比不可變固定翼型有著天然的劣勢,也導致它們在後冷戰時代追求的多用途能力上存在先天的劣勢。

於是,可變機翼設計,在資訊科技不斷發展的後冷戰時代,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但是usn對於可變翼有著難以理解的執念……

小企業安靜了幾秒鐘,表情苦苦的再次追問,或者說是尋求確認和死心:

“所以,f14這種變後掠翼設計,已經提前被排除在選擇範圍之外了嗎?

“不可變翼型飛機在新技術的支援下擴大了優勢範圍,但是我們也可以利用現在的技術,繼續放大可變翼的優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