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章 大和的早期改造(第2/2頁)
章節報錯
例如956型驅逐艦的鍋爐,蒸汽溫度約為470度,蒸汽壓力約為64公斤每平方厘米。
1143.8(烏里楊諾夫斯克)航母的設計上,也是採用了專門的單獨的蒸汽鍋爐,為彈射器單獨提供蒸汽。
因為烏里楊諾夫斯克的反應堆直接提供的蒸汽壓力達不到彈射器的要求。
這種設計的好處是,不用擔心彈射器持續工作的時候消耗過多蒸汽後,導致航行動力不足的問題。
但是卻讓艦體結構變得複雜,這與武器設計追求簡單的理念背道而馳。
中系的航母設計時,其實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結果因為電磁彈射器後來居上,地球上就不再考慮這個問題了。
許星辰早期沒有得到電磁彈射器,射擊蒸汽彈射器的時候,就換遠望專門攻關解決了這個問題。
當時是在051B深圳號動力系統的基礎上,利用艦娘世界的技術,研發完成了技術引數達到標準的鍋爐和輪機。
實際上是遼寧、山東同款鍋爐、輪機系統的升級最佳化產品。
兩臺454C型增壓鍋爐提供蒸汽,供應一臺453C型蒸汽輪機,提供5萬馬力的動力。
四臺鍋爐加兩臺輪機的套裝,提供10萬馬力的動力,可以作為驅逐艦和巡洋艦的主機。
八臺鍋爐加四臺輪機的套裝,提供20萬馬力的動力,可以作為航母和戰列艦的主機。
蒸汽溫度580度,蒸汽壓力88公斤每平方厘米。
單純得看這些基本技術指標,已經超過了小鷹祖傳的鍋爐水平。
而基本技術引數越高,單位重量提供的功率也就越大,提供同樣功率所需的動力系統的總重量就越低。
許星辰給大和換上看這套現代動力系統,讓大和的總功率從15萬馬力提升到20萬馬力,航速提升到30節以上,而艦體重量反而降低了差不多一半,節省了大量的艦體核心艙空間。
然後許星辰把沒啥用的三聯155副炮拆掉,這樣副炮組和動力系統節省出來的空間,集中在艦橋後方的位置上之後,正好可以再加一座主炮塔,讓大和的主炮數量提升到12門460毫米。
在這樣的基礎上,許星辰給她的主炮配置自動火控雷達系統,安裝成熟的對海、對空搜尋雷達。
雖然沒有給她超視距雷達,但是大和本身艦橋高大,常規雷達對戰列艦的觀測距離,能夠達到四十公里以上。
有了火控雷達的配合,可以讓將她的主炮作戰距離,真正提升到30公里以上,而且能夠和海戰遊戲中一樣“扭著打”,
接下來再在大和的甲板上,佈置上16組AK130雙130毫米炮當作外圈防空炮和副炮,16組AK726G雙76毫米艦炮當中圈防空炮,24組76A雙37毫米艦炮當作內圈防空炮。
這樣的防空炮系統,用來對付現代噴氣式飛機和反艦導彈,可能效果還不是很大,但是對付螺旋槳卻可以高枕無憂了。
搞定主要的武器系統之後,許星辰把大和艦尾的水上飛機彈射和回收系統,給直接整體拆除,換成直升機起降平臺。
為了不影響主炮,直升機機庫設定在平臺下面的艦體內部,在艦尾設定類似兩棲攻擊就的舷內升降機。
大和的艦體足夠的大,在不需要人員的情況下,內部的空間非常寬敞,艦尾內部稍微收拾一下,就能放下8架直升機。
直升機許星辰也不能給她完全體的直20,而是拆除了各種現代裝置的精簡版本的直8,畢竟她現在還是外人。
其他的觀測雷達,主炮、副炮、防空炮的火控雷達系統等艦載裝置,都是現代成熟技術生產的,但是功能簡單的早期產品。
他們的作戰效能,當然遠遠超過二戰的同類產品,操作起來也更加方便簡潔,只是沒有拉開本質上的差距。
這樣改造完成的大和,看上去仍然是一艘傳統戰列艦,不過是一艘登峰造極的傳統戰列艦。
基本的方案規劃完成之後,許星辰整體審視目前的改造方案,又略微調整了一下艦體內部的艙室解構。
沒有做類似湖南的艦娘特化艙室調整,只是利用現有的空間,略微增強了基本防禦能力。
最後調整了艦體線形之後,儲存了最終的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