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俞秀敏的父親官至崖州刺史,回京述職後相中了高中榜眼的衛殊,因著衛殊是太子的心腹,入仕後又頗具才幹,俞刺史對他越發地賞識,於是將家中的嫡女千金許給了他。

誰知衛殊上書彈劾王明磊不成,反而被罷黜官職,貶謫離京,俞刺史哪裡捨得讓家中獨女跟著他流落到荒蠻鄉下,當即草草地退了這門親事,與衛殊劃清了界限。

如今衛殊權勢滔天,他悔得腸子都青了。

俞秀敏生得頗為美豔,後來由父親做主,嫁給了一個三品的中書令。

她性子高傲,在婆家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家中郎君寵妾滅妻,她如同府裡的花瓶擺設般被擱置於深宅後院裡,每每念及如今的處境,她就對當初退掉衛殊的那門親事無法釋懷。

由此俞秀敏才會對楚蘭枝刁難道:“衛夫人,你對這戲怎麼看?“

”我著實看不懂這梁夫人為何會這般作態,就我的經歷來說,若是郎君有相中的小娘子,我倒是會勸他納妾,就是他眼光奇高,外面的鴉雀如何都入不了他的眼,怎麼勸都不聽,就是害了我,屋裡屋外地操持著,很是辛苦。“

楚蘭枝這話說得落落大方,外人傳言裡她極為善妒,不許郎君納妾,這話一出,她就把責任往衛殊身上撇得一乾二淨。

譽王妃笑慰出聲道,“外面的傳言多數不可信,蘭枝是皇上御封的一品誥命夫人,自是當得起婦人們的表率。”

“王妃所言甚是,”俞秀敏恭謹地低了頭,嘴上仍是不依不饒地說著,“臣妾只是聽聞衛大人被說成是懼內,委實覺得不值罷了。”

“中書令夫人這話說出了不少人的心聲,衛大人保家衛國,勤政為民,落了這樣的一個名聲,著實令人心寒。“這開口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吏部尚書的夫人。

敢情最看不慣她的兩個人湊到了一塊兒,當面還譏諷起她來。

這趟來得正好,她將這些個刁婦一起撕了。

淑妃聞言,朝這邊看了過來。

楚蘭枝對上她和善的目光,楚楚可憐地低了聲去,“皇妃有所不知,我家郎君這懼內的名聲,當年是從叛賊黎石山嘴裡傳出去的,這話本就是造謠,叛軍聽信倒也罷了,偏偏這話傳到了京師,這麼些年過去了,還有人對此深信不疑,我真不知該如何反駁才是。“

這話打了俞秀敏和尚書夫人一記響亮的耳光,眼見著倆人慘白了臉色,慌措地坐在那裡,歲歲就知道孃親一出手,這殺傷力不是一般的了得。

凡事和朝廷的立場扯上干係,就不能輕易地了結。

淑妃關切地問起了此事,“衛大人這懼內的名聲是如何傳出去的?“

臺上正對唱得激烈,琵琶緊弦地捻撥出琴音,楚蘭枝欲言又止地看著淑妃,難得扭捏了起來。

羞怯得恰如其分。

又好似攢夠了勇氣,她終是豁出去地說道:

“這話本不該當著皇妃的面說,可不說清楚這事,又止不住這謠言滿天飛,話有不妥,先請皇妃見諒。“

“我家郎君當年被貶回原籍,饞上了我的手藝,別人請他在外頭吃酒赴宴,他一律謝絕了別人的好意,不管多晚都要回來吃上一碗我盛給他的熱乎飯,久而久之,就傳成了我管教甚嚴,不許他在外頭吃喝,這哪有的事?“

歲歲坐在孃親身後,看著她拿捏著情緒層層鋪墊,最後迸出來的這一下子,炫瞎了她的眼,這番明目張膽地炫耀寵愛,孃親說得太高明瞭。

譽王妃不經掩了嘴地輕笑,“衛夫人確實委屈了。 “

楚蘭枝又繼續說著,“我這身子有個毛病,早上起來時常使不上勁,就好一口南巷的糯米桂花糕吃,那一日也不知我家郎君是怎麼想的,騎馬就去了南巷十里灣,排在娘子佇列的末尾,非得給我買回桂花糕不可,他就是存心要敗壞我的名聲,這以後外人說我潑蠻刁鑽,憊懶成性,整個清平縣的大娘子們沒一個不信的。”

官家夫人們聞言,莞爾地笑出聲來。

楚蘭枝還沒說夠,她要讓那些對衛殊起意的名門貴女,知曉什麼是無機可趁。

“當年為了生計,我到青坊去賣胭脂,被別人瞧見了,都說我是殺過去找郎君,這事傳到他耳裡,他還真就不敢再踏足青坊一步,這事找誰都說不清楚,總不能讓我求著郎君上一回青坊,以證我的清白吧?”

淑妃聽得暢懷大笑了起來,她許久未曾這麼愉悅過,爽朗地笑過之後,她朝在座的官夫人發話道,“衛夫人把事情講清楚了,以後再讓我聽到這些懼內的話,定加嚴懲。“

官夫人皆聽了淑妃的話,領命稱是。